第(2/3)页 更何况李瑄本就在豪强大族眼中“恶行累累”,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哪怕李瑄封王的时候,他们也在私下直呼李瑄的名字。 他们借百姓粮食,不是因为仁慈。 而是想获得更高的利益。 百姓还不起更好,他们可以趁机兼并农民的土地,再用计将他们收为农奴,消失在户口上。 “是啊,以往我们在青黄不接时放贷,那利润何等丰厚,每年怎么说也能得到百亩田产,如今被这常平新法搅和了。” 又一名族长拍着腿说道,对李瑄充满怨恨。 这个匹夫杀豪强就算了,但他们又没有犯法,光明正大的得到土地。 这个世界本就是大鱼吃小鱼。 贵族就应该尊贵! 李氏刚拿下江山的时候,哪有这种严苛的策令。 现在想卸磨杀驴吗? “哼,那些贱民都跑去到朝廷的常平粮仓借粮,甚至还会放弃种我们的土地。我们该怎么办?” “可不只是如此,李瑄说不定会用各种各样的阴谋诡计牵连我们。” “不错!这常平新法让我们在奉天县威望大减,百姓也不会再信服我们。” “我等需想想策略,不能让这常平新法继续推行下去。” “可李瑄深得圣人信任,此事怕是不易啊。” “那也不能坐以待毙,我们得联合起来,向官府施压,让官府向朝廷施压。” “对,一定要让朝廷知道这常平新法是卑鄙的小道。” …… 奉天县的豪强大族,七嘴八舌地议论,无一例外,皆是反对常平新法在奉天县实施。 他们一起去见奉天令,请奉天令上奏圣人,收回成命。 奉天令、奉天丞、奉天尉等官吏,一个个焦头烂额。 他们一出门就被大族堵住,鉴于大族在地方的影响力,他们有时候在县衙不敢出来。 地方官吏对李瑄,也非常埋怨。 认为李瑄没事找事! 上奏让李瑄停止常平新法,奉天令没这个胆子。 他只能忍着,观察周围郡县时势。 与奉天县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豪强大族们皆向地方官吏施压。 聪明的地方官吏,只能强顶着! 但一些地方官吏,或者有利益存在的地方官吏,向李隆基上奏。 祖宗之法不可变、贸然行法会有难以控制的事情发生、安居可以不需图变之类的的话,层出不穷。 在他们的挑唆下,两京一十四道,阡陌尽飞马,一道道奏折密集地飞往长安。 在此之前,李瑄也在酝酿对最大政敌李林甫的攻击。 长安,永阳坊。 还是深巷的小酒馆中,只是今日门开着,杜甫和一众文人士子,继续讨论着长安的事情。 常平新法所带来的影响,比想象中的还要大,十来天的争论,从未休止。 甚至还有文人士子,因争论的面红耳赤,在青楼上演真男人大战。 让此次的争论,更填话题。 盛世图变,让保守的文人,反应过于激烈。 甚至比那些被侵犯到利益的官吏表现的还要夸张。 杜甫正在烦恼如何要到华清宫一带,与李相相见。 没有制科及第,已经成为杜甫的遗憾,即便他想成为刀笔吏,也怕李瑄不给他机会。 “杜二,有官差找你……” 就在这时,一名妇人带着两名吏部官吏来到小酒肆。 杜甫租住在这妇人家中,妇人也知道杜甫平时喜欢来离家不远的小酒肆饮酒。 “二位不知找我何事?” 杜甫得知官差来找他,十分好奇。 虽然他的亲戚有不少当官的,但都是一些小官。 而这两名妇人口中的“官差”,穿着青色的官袍,这是九品官的象征。 “杜甫,杜子美?可有身份证明?” 一名青袍官吏在确认杜甫的身份。 “正是在下!” 杜甫点头,将自己的户牒取出。 他以为这两个官吏只是检查他的身份,身正不怕影子斜,将“身份证”取出,任由他们检查。 “这是吏部的敕牒,七日内到吏部报到,领取鱼符、官袍……” 青袍官吏通过户牒,确认杜甫的身份无误后,将一张代表着任命官吏的敕牒递给杜甫。 杜甫心中错愕。 他出身官宦世家,自然知道敕牒代表着什么。 任命朝廷命官的时候,才有敕牒。 带着疑惑,杜甫接过敕牒,当他看到敕牒上的内容后,心神更震。 任杜闲子杜甫,为吏部考功司主事…… 这就是任命他的敕牒。 而且还是有一定权力的从八品下吏部考功主事。 哪怕是进士,也会因这个位置抢破脑袋。 “杜子美有福气了,李相亲自提拔你,我们今后是一部同僚,要彼此照应呀!” 青袍官吏这才向杜甫拱手承礼。 这一次,李相一下提拔众多官吏,只有杜甫和张镐,是为白身。 而且杜甫刚从制科落第。 所以相当引人注意。 “多谢两位告知!” 杜甫和小酒肆的文人士子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李相推荐他为官! 只是杜甫感动加激动的同时,又深感惭愧。不论如何,他毕竟是落第了。 李相不仅没有遗忘他,又让杜甫成为吏部考功主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