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以彼之道-《我能看到大数据》


    第(2/3)页

    毕竟距离下一个季度的收获还有四个月时间,而且未来非转基因大豆的价值也难以下定论,这个时候这些种植企业就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了。

    继续种植转基因大豆,万一未来价格继续暴跌怎么办?

    但如果改种非转基因大豆,成本更高、产量更低,真的就能比转基因大豆赚钱吗?

    而这个难题的根本,其实还是一点:缺钱。

    如果这个时候有资金投入,那这些种植企业就没什么好担心的,大不了把大豆储存起来,等涨价了再卖。

    这天下午,李晗回到了桥口公司这边,先与晨曦集团与华隆企业召开会议。

    “接下来要做的事就很简单了。”李晗吩咐道,“那些外企控制的种植企业,能收购的就收购,不能收购的就控股,如果控股也拒绝那就向他们提供贷款,而还款就让他们用产出的大豆支付。”

    “妙啊,和四大粮商过去在全世界所作的事完全一样。”孔建华拍手笑道,“咱们来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没错。”李晗点了点头,“我们必须在三个月内,通过这些方式控制国内80%的大豆种植企业。这个应该不难,毕竟我们国家的大豆种植基地本来也不多。”

    由于转基因大豆的存在,导致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利益大幅下降,以至于国内的农民都不肯种植大豆,所以大豆种植企业并不多。

    当然,大豆种植企业只是计划的第一步,李晗的最终目的是大豆的加工企业。

    四大粮商控制国内大豆市场,靠的也主要是控制了大豆加工企业的采购权。

    这些大豆加工企业在四大粮商的控制下,往往是不收国产的非转基因大豆的,而都是采用的国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毕竟价格低、出油率高,用于压榨豆油更加划算。

    而压榨企业不收非转基因大豆,就导致了非转基因大豆的利润起不来,农民就不愿意种,产量就低,产量低就更依赖国外进口,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国内的大豆种植企业并不多,被外资控制的也就那么几家,但这正是打破这个死循环的突破口。现在先把国内外资控制的种植企业全都收购了,就能先把国内的大豆产量全都转化为非转基因大豆,而转基因大豆就只能全都依靠国外进口。

    这样先决条件就完成了。

    有了这个先决条件,下一步才是一点点的收购大豆加工企业。

    “那,两位老板,接下来也拜托各位了。”李晗笑着说。

    “放心吧李总。”聂才斌点头道,“希望接下来也能一帆风顺吧。”

    “应该没问题。”李晗眯起了眼睛,自言自语似的说,“一条因果的线上分为主线和支线,这个主线可以看做是引导事件结果的因素,只要主线上的条件都达成了,结果就是必然的,而支线影响的只是过程。我要做的,就是从这些因果的线中,找出那条主线来……”

    聂才斌和孔建华两人显然听不懂李晗说的。

    “那个……李总的观点真是不同凡响啊。”孔建华恭维道,“那我们就不打扰李总思考了,接下来我们会跟中储粮那边提前报个信,然后就开始实施您的计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