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正好高坎也打算试探性的向北边用一下兵,便给了卢俊义一万多人马,合着索超、李逵,加上公孙胜给他们做军师,一路北上。 天下局势还在不断地变化,西夏与金国正面的决战最终还是爆发了。 在金人攻破汴梁之后的第二年年底,西夏大军与金国大军爆发了一场正面的大决战,然而此战最终的结果却是两边两败俱伤。 最终西夏和金国不得不同时退兵,两边也签订了暂时和平的盟约,互不侵犯。 不过盟约这种东西,有金人撕毁与大宋的盟约,悍然南下为先例,自然也就没有多少可信的地方。 西夏人不是傻子,他们知道金人只是暂时退却,等到他们重新凝聚了新的实力之后,必定还会来攻,所以在边境做足了准备。 金人也担心西夏会突然背弃盟约,趁着他们不注意主动来攻。 于是两国之间,便将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防备对方上面,也就没有了精力来管大宋这边的情况。 高坎费了许多里,才终于将河北与河东两地尽收在手,南边的局势也终究如一开始便料定的那样。 齐、越、吴三国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极为默契的都不管对方,先全力攻打周遭临近的那些小势力,最终几乎将整个南边其它力量全部吞并。 而三国分而治之的局面,也随着周围能吞并的地方越来越小,开始变得越来越紧张。 高坎故意放着东京汴梁不拿,本来便是要等着三国其中之一先打过去。 因为她控制了整个河北之地,断绝了金人占据了大宋土地与金国之间的联系,那些地方也就渐渐的陷入了自治的局面当中。 且因为没有金人的助力,他们本身的实力都算是十分弱小。 甚至原先留在当地的那些金人看管兵马,也都叫当地有心之人最终给掩杀殆尽,这些地方,实际上也逐渐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第三年,高坎开始了大举的行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