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件事,便是创办那座他惦记许久的军事学院。 当日在突厥之时,他就有此想法。 而这想法,绝非是随口说说而已,杨广是真的打算让其变为现实。 再看此刻的大隋,要银子有银子,要时间有时间,他完全没有再继续拖延的道理。 翌日,杨广通知群臣召开朝会,当然,这也是大隋有史以来最为独特的一次朝会,朝会上,武将的数量明显超过了文臣,甚至连那些根本不具备上朝资格的军中副将,都被杨广给传召了过来。 反观文臣,却犹如成了陪衬一般,一眼望去,其数量绝对不超过十人,而且都是一些德高望重,手握大权的重臣,普通一点的官员,好比是二品以下的,都没有参与朝会的资格。 而如此独特的朝会,一上来,就惹得群臣议论纷纷,尤其是那些文臣们,脸色一个比一个不好看,忧心忡忡的。 他们认为,这是杨广要重用武将,疏远文臣的表现。 虽然不知道杨广为何要这么做,但此事,绝不能发生! 因为朝堂上,向来讲究文武均衡。 武将也好,文臣也罢,不可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否则的话,就会给大隋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因为武将治不了国,文臣也上不了战场,双方各有所长,唯有彼此齐心协力,相互协调,才能维持一座国家的正常运转。 杨广犯了糊涂不要紧,他们一定得想办法将杨广给掰回正道上。 因此,不等杨广开口,裴炬裴蕴就领着一众文臣给杨广跪下,嘴里大喊道:“陛下不可!” “不可?不可什么?”杨广直接被他们给的一愣神,自己貌似还没有张嘴吧? 又看文臣之中,唯有薛燕一人还算淡定,杨广便看向她,用眼神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儿。 薛燕很懂察言观色,一看杨广这般模样,就知道了后者的心思。 下一刻,在杨广的注视下,她从人群走出,拱手弯腰道:“陛下,众位同僚认为,你打算重武轻文,这才联名劝谏。” “朕什么时候说过要重武轻文了?”杨广顿时满脸黑线。 “难道陛下不是这个意思?”裴炬蹩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