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父子相逢寻祖籍-《超级汉朝》


    第(2/3)页

    纵横与赵如霜见甘安车马来到,车马行至南门之前停下,车中下来两人,观那车中男子,年纪约在三十左右,身高八尺,长相斯文,举止从容,身着粗布麻衣,足登芒鞋,虽然着装简朴,儒雅风范却犹然显露,身边一女子,约二十余岁年纪,仪态端庄,着装也甚为朴素。纵横心中道:“这定然是吾儿媳了。”

    赵如霜初次见甘安,便也一下就猜出来了。甘安气质风范虽然与纵横截然相反,然而毕竟是父子血亲关系,还是有四五分相像。

    甘安见其父在城楼下相迎,便下车来,与妻子颜氏一道,趋步走向城门楼下,至纵横前,甘安便拉着妻子颜氏跪地拜道:“孩儿甘安,携儿媳拜见父亲大人!”

    纵横见之,呵呵大笑,左右护卫以及官员不知原因者闻知,大为诧异,面面相觑,纵横知道众官员为何惊怪,对身后左右解释道:“此正是吾前妻甘氏所生之

    子,随母姓,故名甘安,诸君不必见怪。”

    于是上前扶起甘安夫妻,甘安却伏地流泪道:“孩儿不孝,久没有伺奉父亲左右,今番见父亲须发已经斑白,令孩儿心中无限酸楚!请受孩儿三拜,以恕孩儿不孝之罪。”言罢,跪地三拜,颜氏亦随夫跪地向纵横三拜。

    纵横闻言不禁也潸然泪下,受了其子儿媳三拜,便以手抚甘安之首道:“为父为国征战,军务繁忙,未曾照顾得你。今吾儿靠自己勤奋成才,受朝廷宠爱尊崇,为父心中无限欣慰之至!是为父亏欠了你。”

    言罢,便为甘安试泪,然而纵横自己也不禁流下泪来。

    甘安再拜,请父亲宽赦不孝之罪。纵横呵呵笑道;“吾儿知书达理,道德君子,并无不孝。今番能来幽州蓟城看望为父,正是孝道也!”

    纵横又见过儿媳颜氏,颜氏急忙来施礼拜见公公。纵横便对甘安与颜氏介绍赵如霜与其三子道:“此位便是你母亲,这三少年,都是你弟弟妹妹。”

    甘安与颜氏于是又拜见赵如霜,虽非生母,但也以母为礼相拜之,赵如霜也笑而抚慰二人,将二人扶起,甘安又与自己三个同父异母的弟妹相见,彼此认了同胞兄弟兄妹。

    纵横再与甘安引见蓟城诸位名士学者,甘安一一拜见施礼,蓟城名士学者年龄皆长于甘安,见甘安年纪虽轻,却举止言行沉稳老练合乎礼教,又儒雅斯文,彬彬有礼,既有君子之范,又有名士之风,不禁都暗暗称奇道:“果然是有志不在年高,诚所谓也。”

    纵横见其子携儿媳来幽州,执礼甚恭,心下大喜。便将甘安与儿媳请入蓟城刺史府中,对甘安道:“为父知晓你乃读书明理之人,特此为你设下此间书房,供你居住。”

    甘安见府内书房设置成学府泮宫样式,心里也知道其父苦心,于是谢过纵横,自己居住于书房,颜氏便随后娘赵如霜同住去了。

    纵横这几日便推了公务,自己与赵如霜和子女在家相陪其子甘安,夫妻二人亲自下厨烹饪食物,一家人团聚,欢欢乐乐,尽享天伦。

    数日之后,甘安请于纵横道:“儿还未有来过幽州,知道祖籍幽州渔阳丰乐县,今清明将至,儿今愿去寻根问祖,为仙人扫墓祭奠,以尽孝道。”

    纵横道:“你生在邺城,长在常山,不曾来过祖籍,未曾见过祖父祖母,这也倒是应该要去一趟。”当即准许,便让幽州刺史部护卫将军令狐申,率数名军士护送,令自己与赵如霜所生三子女,同甘安一道,前往渔阳丰乐县塞上村祭祖扫墓。所行皆需得听从甘安安排。

    清明前夕,甘安布衣麻鞋,来至渔阳丰乐县,甘安嘱咐令狐申,勿要大张旗鼓,惊动地方。但丰乐县令却认识令

    狐申,见令狐申护送甘安前来,便询问是何人,令狐申无奈,只好以实相告,丰乐县令闻知甘安是朝廷太学博士,又是幽州刺史之子,大为震惊,于是亲自来迎甘安,准备上等酒宴,以县中最好馆舍相接待。

    甘安便从车中出来,见丰乐县令施礼问候,委婉拒绝道:“我虽然是幽州刺史之子,然而不可因此而叨扰地方,承蒙贵县盛情,甘安实在不能领受。”

    县令愕然道:“虽然如此,酒席却已经准备齐备,馆舍也打扫好了,博士若不接受,便也浪费了。此非为博士为幽州刺史子之子缘故,而是本县相敬博士人品道德也!”

    甘安闻知,略作沉吟,便对丰乐县令道:“吾立志以古之圣贤为楷模,淡薄以明志,勤俭以修身,不敢享用奢华。今便领贵县盛情,可将酒席馈赠县中老者,馆舍也一并相馈赠那无钱露宿街头之人。用度资费便由吾付罢了。”于是便令随从左右,取自己身边所带俸银来,欲要交付县令,支付酒席馆舍费用。

    县令不禁大为惶恐,只是万万不敢受,甘安道:“吾若不支付费用,必然因吾之故,便又让贵县百姓身上,多出一份赋税来。”

    县令惭愧不已,只好求助于令狐申,让其帮忙说情,并说此番费用并不是百姓赋税,而是由自己官俸支付,甘安这才道:“既然如此,吾可不支付,然贵县俸禄也有数,不可因吾来此之故而破费。今便从权,吾与贵县,各处一半银两,以为支付,如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