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冬至圣节-《活在南宋》


    第(2/3)页

    狗儿点点头,心想,估计是囚犯手里有贵人的把柄,惹得贵人行雇凶杀人之计,打打杀杀的事只要不牵连到自己就行,当下就扯去话头道:“刘爷您怎么过来了,今日不当差了吗?”

    刘头笑呵呵道:“当啊,不过没前几天那般幸苦了,有他们照看着,我就找了时间过来看看你这皮猴子!”

    狗儿甜甜的回了一笑。

    一群人又聊了几圈狗儿忽然想起过几日就是冬至圣节了,就扭头对着几人问道:“这马上要过节了城里可有啥好玩的地方?”

    刘头摇摇头道:“没啥好玩的,都忙着要祭祖,也没啥心思耍去了。”

    冬至,排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二位节点,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又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

    古人的封建思想比较严重,他们认为冬至为一年中阳气最弱的一天,理由是这天的白日比以前要短少了很多,根据“阴盛阳衰”的理念,少掉的那几个时辰是被已故的亲人借走的,所以这一天后辈子女都要祭祀祖宗。

    当皇帝的会更加忙碌,领着皇子王孙祭完祖宗,还要领着一群群大臣去郊外举行祭天大典。

    这一天,不光是朝廷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也会止戈修整,边塞闭关,商旅停业,大家伙在祭拜祖宗的同时也会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中国人过节日一般会总结为三件事,亲朋相聚,祭奠祖先,大吃一顿!

    冬至有什么可吃的?肯定就有人提到吃饺子,说起吃饺子,那就必须说到一个牛叉人物,他写了一本传世巨著名字叫《伤寒杂病论》,又称《伤寒论》。

    此书一出就已封圣,有人说伤寒不就是个感冒么,吃俩片感冒胶囊就好了,甚至啥药都不用吃,直愣愣的抗一个礼拜也能好。

    现在俺来普及下伤寒这个玩意儿到底是个啥?

    《难经·五十八难》中曾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所以说它是个综合性疾病,再说古代穷嗖嗖的要医疗没医疗,要营养没营养,一个不小心就会爆发成大役病。当地官府衙门一般治疗疫病的做法就是,圈起来自生自灭,或者是一把火烧个精光,不管是人还是物。

    《伤寒论》第三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伤寒论》第三十五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看到这里就有人晓得这位大神是谁了吧,没错他就是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一生写了好多药方的大大。

    而吃饺子这件事,是不忘他“祛寒娇耳汤”之恩。简单说就是把面皮裹住各种药材,让大家伙煮着吃,既饱腹又治病。

    饺子在宋代叫做“角儿”,元代称做“扁食”,名字不同样子却一致,吃法也相同,混在碗里和着汤吃,或捞出盘子单独吃。

    也有些地方在冬至日这天,亲朋好友会聚在一起吃一顿“狗肉”。

    这个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民间百姓纷纷效仿从此就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惯,又因为当时的上层人群,喜爱吃的是羊肉,所以有些人又改为吃羊肉锅,不关是饺子也好,狗肉锅羊肉锅也罢,在冬至这天大吃一顿也是为了祈福来年能有个好的光景。

    见大家的情绪有些低落,狗儿赶紧道:“刘爷,昨天演的杂剧真是精彩,那两位大家是哪里请来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