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章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活在南宋》
第(2/3)页
行痴:……
“小狗儿,咱们走吧!”
狗儿撇撇嘴道:“大和尚,让你今儿一大早就过来,你大早晨的跑哪里去了,你看看这天都几时了才过来!”
大和尚赶紧解释道:“贫僧回了趟刘家村的小庙!来的路上人太多,耽搁了些。”
狗儿这才发现,这行痴又换回了以前破旧的僧衣,举着根大铁杖讪笑的站在院里,想来是把新衣服放在了庙里。
狗儿道:“你那小庙也没个人,把新衣服放里面,不怕被人偷走吗?”
行痴呵呵笑道:“无妨无妨,庙门俺已经锁住了!”
这个点也没法出发,若不然还没等爬坡就已经是饿得没力气了,狗儿便张罗着煮饭,看大傻和狗剩正缠着行痴给他俩换命,狗儿便一人给了一脚,“滚出去买炊饼去!”
两人赶紧跑了去。
饭熟了,又招呼着众人吃掉,那行痴也不做功课。
狗儿就背着背篓,跟着头前领路的娃子走出了西城。
出了城门一路往西,先是一片高低起伏的田地,远远的看那田间地头,三五个一群,七八个一堆儿的敲锣打鼓,估计是在给自家的田地做些祭祀活动。
狗儿也曾经历过,那时候爹娘总会在自己眉中间点上个小红点,再在自己腰上绑个小红鼓让自己围着田间地头绕圈圈的跳。
家里的地比较分散,东一块儿,西一块儿的蹦哒一天,俩腿累的都回不了家,就爬到爹爹的背上让他背自己回家。
如今也没田了,也正好剩了这番累。
一行人爬上半山岗来,一排大槐树后面是二三百个坟堆,有旧的有新的,这便是乱坟岗,打前朝时就已经存在了,附近村里,凡死于凶灾疫病或是孤零零无人认领的死尸,禀了村正或坊老等衙门批复了就会被安置在这里,这片乱坟地也没人打理看管,只管挖坑填埋,所以东一个坑西一个洞,乱糟糟的一不留心就会掉进去。
眼看着一只老坟堆,凹陷得棺材都露出来了,那上面,一只黑乌鸦双腿站在一角,对着狗儿一群人呱呱的叫唤着,狗儿就赶紧拽着一行人离去。
看着头前领路的几个小乞儿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也不知道他们几个脑袋是怎么想的,大冬天的不在家待着,跑来这荒郊野地玩个啥?
又拐弯了俩弯儿,直往坡顶上爬了两刻钟时间,头前领路的娃子才喊道:“到地儿了!”
狗儿和行痴就往前看去,见路边洒落着大堆的泥土,蹲下来看这泥土堆,不像是新挖出来的土样,拿条棍子在里面扒拉扒拉,还找到了几块儿碎木板。
起身丢了木棍,看掉下的痕迹,好大一片,有一根大腿粗细的小树也被它拦腰砸成了两段。
看周围被泥土砸的乱七八糟的情景,狗儿就抬头看那上面。
脑袋正上方,是突然再起的山头,目测着距离大概有五六十米,旁边是条两人宽的上山土路,越往上,盘旋路越难走,好在没有降雨,若不然黄土泥路混上雨水,泥泞不堪的没法走。
隐隐约约的见距离山顶的位置有个洞口,狗儿就碰碰行痴,让他跟着自己手指看去。
行痴举起手,遮挡着眼睛上方的光,看了又看道:“是有个洞,但具体的看不大清楚,咱们还是去山顶上吧!”
一行人点点头,就跟着他往山头上爬,越往上爬,路越难走。
原本精神百倍,一路上大呼小叫的娃子们,这会儿如推磨的毛驴一般,呼哧呼哧的喘着气,好在山头不高,饶了两圈便到了顶上。
一群人也顾不得地上凉,直接扑倒在地上,就连大和尚也是,一屁股坐在块儿石头上,捶打着双腿。
歇了好一会儿,狗儿歇足了气,背篓摘了放一旁,走到山边前,瞭望远方,高低起伏的土地上,祐川城犹如一块黝黑的大石头一般,安静的蹲在哪里,再环视四周,见远处层层山峦、成片的树木,以及蚂蚁一般在地上来回行走的路人。
抬头望天,万里,嗯,今天阴天,灰蒙蒙的不太好看,一阵风飘来,连打了两声喷嚏,原本即将憋出口的精彩诗句,就此流产。
“真旮旮的冷”大傻道。
小心的趴在山沿边,不放心的又让大傻拔住腿,慢慢的探出半拉身子去看下方的山洞。
一人高两人宽的洞口,最边口沿处看那情况很干燥的样子,想那路边掉下来的混合着烂木板的泥土堆,估计就是遮挡这洞口的屏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