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三章花寨民夫和猪肉经-《活在南宋》


    第(3/3)页

    米铺里买了米,让他俩人各背上一袋回营,至于狗儿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哪里肯回去,就抄着手在街上转啊转。

    米面铺、衣帽铺、铁器铺、漆料铺、各类皮货还有各类木器应有尽有,但是转着转狗儿发现一个问题,这条街市上居然极少有肉铺,别说羊肉铺子了,就连次一等的猪肉,都没有几家,即使有,那价格都快追上别地儿的羊肉了,整个寨子里唯一流行的肉类,是鱼肉。

    这一发现让狗儿欣喜若狂,兜着手在大街小巷里转了一下午,又打听了十几个老寨民,终于晓得原因了,城小,人又多,住人还不够,哪里有地方养臭烘烘的猪?

    离寨子最近的村子,也有半日的路程,杀完猪再送过来,先不提新鲜不新鲜,单单是价格就没人吃的起,至于羊肉?一百二十文一斤,更贵,有钱员外家吃了都肉疼,这帮泥腿子那里有那口福,所以这便宜的鱼肉就当上了主肉。

    有人说吃鸡肉啊?

    老百姓家里的老母鸡都留着等下蛋哩,谁舍得吃,大公鸡?又不下蛋养一只就够了谁肯多养。

    来之前,狗儿在龙州城闲逛时留意了,年前的猪肉三十文一斤,年后的肉价又降了几文,一斤猪肉才卖到二十七八文钱,这里却要六十文,一斤肉足足差了一倍有余,这样的价钱按理说那些商人绝对不会错过的啊?后来一打听,才晓得,以前是有商队来卖的,一斤肉卖四十文,但是自打今年过后,一支来卖猪肉的商队都没有,所以价格就涨了上去。

    这么好的机会狗儿可不想错过,琢磨了一夜的狗儿一大早就去找了周老头,名义上要写信回去催催三管事赶紧赶路,暗地里却捎口信告诉他,运一百头猪过来,银子先请他垫付或者在上一笔生意的分红银中扣,只求他快点把肥猪赶来,他人不来肥猪也要快些来,最好走水路来。

    活猪的进价不到二十文一斤,假如每头猪有二百斤重,买一只才四贯银子,一百头是四百贯,杀猪的屠夫说了,一百斤的猪可以出七十斤肉,一头猪就是出肉一百四十斤,到时候咱也卖四十文一斤,里里外外有二十文一斤的差价,嗯,那一头猪就是有,四贯钱的利,一百头就是四百贯钱!!!

    这座城里可是有两千多人,一百头猪一共也才一万四千多斤肉,平摊下来每人才分七斤肉,这清水寨可是周围几个村寨的中心,只要开集这周围村寨指不定要涌进来多少人!不愁卖不出去,实在不行再分摊到别的村卖也行。

    狗儿蹲在地上写写算算把整个屋子的地面全写满了,最后一双眼睛死死盯在“四百贯”这三个字上再也挪不开,然后连夜在民夫里面招人,开出了五文钱一顿饭的价码,负责杀猪,分肉!唐家村人负责卖肉。

    于是在今天一大早,那些招来的汉子就去校场上集合,紧锣密鼓的准备砌杀猪的台子,一片磨刀霍霍,只欠东风来,嗯,肥猪来的场景。

    抬头看龙阳男睁着一双可怜兮兮的眼神望着自己,叹口气,这家伙平常还是很听话,让他干嘛人就干嘛,从不抱怨,再说也毕竟是从祐川出来的,虽说有些特殊嗜好,只要不是对自己,照顾一下也是可以的。

    咳嗽一声便捂着屁股对他喊道:“死龙阳,离小爷远些,要去就赶紧去,记住,只需干宰猪的活儿,别的不许碰!”

    龙阳男激动的连鞠好几个躬,就扭着屁股高兴的跑了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