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油故村的来历-《带着神龙回娘家》


    第(2/3)页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香油,我们打了。”

    人们说着,都纷纷回家拿油瓶去了。

    一个五十来岁的老者说:“我是前牛骨村的村长,我们村离着这里最远,人们来的不多。我想把你的油篓推到我们村里去卖,卖完了,连油篓待油钱一并给你送来。你可信得过我?”

    油故见人们说的诚恳,想也没想,便答应了,

    一个要这样做,其他四个人也都跟着效仿,说这样既能节省时间,还能让人们多买些。

    油故点头答应。于是,五个人把船上的油篓分了分,一块儿都弄走了。

    艄公看不上了,提醒油故说:“你与这里人生地不熟,连个名字也没留下。真要不回来了,你去哪里找人算账去?”

    油故闻听,心里也打起了小鼓儿,七上八下的,很不踏实。但油篓都被弄走了,也只有听天由命了。

    提心吊胆中过了一个多时辰,五个村长陆续来了,每个人都如数归还了油篓和油钱,一文都不带少的。

    油故感激不尽,千恩万谢。在村长们的催促下,一步三回头地开船往回赶。

    油故回到老家,对父亲——老掌柜的把情况一说,老掌柜很是感动,对儿子说:“儿啊,你这条命,是牛骨村的人们给的。要不是他们喊来神医,咱父子今生就见不到面了。

    “经你这么一说,我认为,那里的人心田好,民风纯正,才救了你的一条命。但咱也不能有恩不报。眼下你母亲有病,咱的钱上答谢不了。

    “为了报答那里的人们对你的救命之恩,我想,不如在牛骨村开一个香油坊,咱按成本价卖给人们香油,以这种方式,报答人们对你的恩情。”

    油故闻听忙说:“父亲,孩儿也正有此意。这不正打算给你说哩嘛,没想到咱父子不谋而合,想到一块儿去了。

    “我还想,为了报答人们对我的救命之恩,除了按成本卖给人们香油外,我还打算把磨香油的手艺传给他们,在几个牛骨村里,都搞起油坊来。

    “我们不为别的,就为了推广这项技术,让那里的人们富裕起来,报答他们的恩情。还有那个神医,我也不知道是哪村的,总归是棘津州的。

    “在那里开油坊,遇见她的机会还会大些。如果再见了她,也给母亲要一支神药水,让母亲尽快好起来。”

    老掌柜的:“这个主意好!我们静海县有销路,他们磨出的香油,当地卖不了的,我们就收起来,运到静海县去卖。

    “在这里咱按批发价收,静海那里油少价格高,咱只赚取中间差价。数量多了,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进项。”

    油故:“只是母亲面前,孩儿不能天天守着尽孝了!”

    老掌柜:“只要你活着,就是尽孝哩。这次如果你回不来,你母亲还不得追了你去。好男儿志在四方,你只要闯出一番事业来,你母亲一准高兴的没法,说不定病情就能好转。”

    父子俩都是务实之人,急性子,只要认准了的事,就立马行动。

    油故很快在东牛骨村开起了香油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