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带队的听了,沉思片刻,忽然抚掌大笑,说:‘这是步翰林让我们跑哩。’ “于是,下令撤。棘津州民工一锨土未动就回来了。 “据说,棘津州的那段工程均给了两个大县。 “当其中一个大县的民工在那通碑下休息时,碑忽然拦腰决断,砸死了三个人,一个是那县的民工,一个是那县的姑爷,一个是那县的外甥,三人祖籍三个县,正好应了‘一碑砸三县’的隐喻。 “由于步翰林使了个小计,棘津州人幸免于此难。” “这个故事就完了。”任强吸一口大气,又接着说: “再一个故事是《巧点村名息命案》 “步翰林在江南任监察御史时,授理了了一起人命案。被告是棘津州镇江口人,姓吴名根。 “原来,吴根的父亲病故,拉下了很多饥荒。 “吴根有个姑姑,嫁到江南一个富商家里。吴根母亲就让他去江南向姑姑求助。 “吴根到了江南一打听,姑姑早已过世,家境也因为买卖蚀了本而穷困潦倒。 “吴根求助无门,回家又没了盘缠。只好进山打柴来卖,一文一文地积攒回家的路费。 “一日,吴根担了一担柴走在街上。不小心踩了一块砖头,身子一前倾,前面的那捆柴滑了下来,扁担失去了平衡向后甩去。 “也是合该有事,那扁担不偏不斜,正巧砸在身后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头上。 “那老者本来就有病,再经过这么一砸一吓,一命呜呼了。 “老者的儿子是个赌棍,正输得眼蓝。见老子被一个外乡人砸死,就想讹一大笔钱财,来还还自己的赌债。 “吴根客居他乡,哪里拿得出来!老者的儿子恼羞成怒,纠结地痞无赖闹到县衙,非要吴根为他老子偿命。 “县官接案,认为被告与死者无冤无仇,顾不上故意杀人罪,又不敢得罪地头蛇,就把案子推到了州里;州里又推到府里。推来推去,推到了监察御史步翰林的手里。 “步翰林一看被告是棘津州人,事故又纯属偶然,够不上犯罪行为,就盼了个充军发配,地点是五江口侯观县。 “这里的‘五江”,指的是吴根老家附近的李江村、何江村、刘江村、尚江村、靳江村;‘口’指的是吴根老家镇江口;‘侯观县’指的是侯冢村。 “据传,春秋时期,爵位分公、侯、伯、平、男五种。一侯爵的冢就建在这里。 “汉朝袁绍坐镇冀州时,在冢上建了观望台,用于放哨报险。明末清初山西移民迁此定居,侯姓为前户,曾起村名为侯观村。步翰林在世时,村名就叫侯观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