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第二方案-《明末之奴隶的咆哮》


    第(2/3)页

    此刻,认真的听完了付言的解释,清楚了其中的因果后,他才恍然。

    不过,随即,他又想到了一点不对的地方。

    他重新站起身来,也走到了地图面前,对着墙面上的地图,指着复州河如海变宽那段说道“在我军回撤的时候,未必一定要走陆路啊。

    从复州往南约20公里,就是复州河汇流段,从刘家屯一路向北折返,沿途经过宋家屯、孙家屯,到处都是可以停泊快蟹级别船只的滩涂。

    其中还有好几处,甚至可以躲避风浪,我军海岸警备队可以派出舰队,在那边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基地。

    如果发现后金骑兵大部队,步兵营就可以往南撤退,在基地登船,而不必非得走陆路回金州。

    以后金的含旱鸭子水平,面对着我军的船队,也只能望海兴叹了吧!”

    这个问题,倒是真把付言给问住了,毕竟他毕业时间不长,只是在游骑兵团、步兵团等队伍实习过,期间虽然和海军有过联合演习、作战,但是,毕竟没有真正深入了解过相关的知识,这让他稍微感觉有点尴尬。

    这时候,总参海军方面的负责人佟自远走出来,拍了拍付言的肩膀,缓解了付言的尴尬。

    “这个问题,还是交给我这个海军专业的人来解答吧。”

    他也走到地图前道“军事上有一项流传了千百年的有效战术,叫做半渡而击,而登船也有着同样的道理。

    要知道,往船上装东西,是一项需要严格计算的数学题,一个不好,没有计算好重心,遇到稍大一点的风浪就有可能让船只倾覆。

    而且,船上的空间是断隔开来的想要往上面装人或者是物资,都需要一个舱室一个舱室的按照顺序,慢慢填充,中间一旦行动过激,就有可能造成非战斗减员。

    在复州河的入海段,并没有任何一个预先建立好的码头,那边的滩涂也并不合适建造码头。

    所以,往大船上面运人,必须要用小船做中间的转运工作,这项工作真的是极其耗费时间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