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穿越火线-《大羿启示录》
第(2/3)页
胶囊交通是一个形如胶囊的卧式圆柱体,里面没有座位,只有三排竖立的类似梯子结构的竖架,竖架在胶囊底部与顶部固定,每个架子上有自动的固定臂,用于将人竖直的固定在竖架上。为了减少超电势胶囊的负荷,每个胶囊只能容纳六个人,空间也很狭小,旅行并不是很舒服。
开始启动时,系统先确认各种安全措施,胶囊先进入一个管道隔离仓,隔离仓前面的密封门先是关闭,等后面的密封门关闭后,开始对隔离仓抽真空,不到一分钟时间语音提示隔离仓真空就建立完成,胶囊前面的密封门打开,系统再次确认安全后启动超电势和加载胶囊外层负电荷量,胶囊就开始启动了,然后是持续两分钟三倍重力加速度的加速过程,相当于三倍的人体重量,好在重量都是由背部平均承受的,否则如果是双腿支撑,很可能普通人是无法承受的。中间过程是一个完全失重状态,固定臂可以松开,乘客们可以在狭小的空间内自由活动,感受一下失重状态,期间语音会逐步提示胶囊负电荷数减少,中间匀速过程的一段时间,胶囊的电荷为中性的。电荷的增减不会对乘客有任何影响,电荷的变化只是为了维持胶囊约一万千米每小时的匀速运动。大约经过三十分钟后,所有人又被固定臂反向背朝前进方向固定在竖架上,胶囊的电荷已经变到与出发时差不多的正电荷,胶囊开始持续两分钟三倍重力加速度的减速过程,乘客还是背部受力。胶囊减速停止后,前面的密封门打开,进入隔离仓,确认两道密封门关闭后,开始给隔离仓恢复压力,恢复压力更快,大约十秒钟就完成隔离仓的正常气压了,接着后密封门打开,胶囊进入站台。
这一路并不轻松,加速、减速、失重,全程还要担心为了避免音障的影响设置的管道仓真空而引起的胶囊爆裂。对于一个习惯行走在地面上的人类来说,并不那么舒服。好在大爱道虽是个牧师,但身体很健壮,这趟旅行对他来说虽然是第一次,却没有出现什么身体的异常。
和伦敦一样,纽约到处是自助式磁悬浮单车,两个座位,环形骨架外套一个玻璃罩,外形有些滑稽。最高时速四百千米每小时,大约是音速的三分之一,短途交通用用,够了。
纽约并没有形成人类与机器人的大规模战争,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一样,每个智能机器人都有自己的身份识别号,与其他人类一样,作为独立的个体,享有完全平等的公民权利,具有平等的参政议政权利,政府机构及企业高管,到处是智能机器人的身影。所以,纽约大街上,人与机器人和睦相处。除了曼哈顿区,这个由极端机器人与人权保卫组织之间战争形成的战场。
纽约的机器人与人类的这场小规模冲突,似乎完全在人类的意料之中。霍恩教授发明的记忆体对人类智力的提升,延缓了人类与人工智能发展速度的差异,但在经过一百多年的使用后,缺点终于暴露无遗。虽然经过了上百年的研究,记忆体还是不能在宿主之间继承,而人工智能却完全不受身体的限制,身体几乎是不朽的,而且即使某个个体损坏,发展的智能也非常容易被移植下一个机器人身上,另外机器人之间的信息共享也比人类容易得多。经过这一百多年的发展,机器人与人类的势力势均力敌,双方达到了一个暂时平衡。
但一个人,很可能会打破这种平衡,人机之间的战争,在曼哈顿,也正是为了一个人,威廉。是的,那个不死之身,威廉,机器人的眼中钉、肉中刺。记忆体在威廉体内运行的一百多年来,其智力已远超所有人及所有机器。机器人要置他于死地,而人权保卫组织要限制机器人的权利,于是这两个小团体,为同一个人集聚在了曼哈顿。
极端机器人与人权组织之间的战争,虽然双方都拥有毁天灭地的核聚变武器,但整个战场空气中却几乎完全没有硝烟味,还不如一百多年前的一场局部战争来的浓烈。
人权组织被极端机器人围困在曼哈顿区,但人权组织只是简单的在曼哈顿架起三道钢铁围墙,内外三道围墙都不高,不到五米,在高出,一览无余。城里城外,只有冷兵器的交战,甚至没有枪支火炮。
这场小规模冲突看起来有些滑稽,谁都能轻易置对方于死地,却打出了中世纪冷兵器战争的味道。
其实道理很简单,要真打到绝望的地步,任何一方的杀招都可以把整个地球毁灭,这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而在冲突之外的第三方政府,虽然实力要强很多,但对于毁灭地球来说,毁一遍与毁一千遍,没有区别。于是,在政府的极力协调下,达成一致,冲突双方只能使用冷兵器,于是就形成这略带滑稽的场景。
这场战争看起来滑稽,实际是一场克制、理智的君子之战。
大爱道是个完全的基督教牧师,他体内甚至没有植入记忆体,他来这里也为一个人,还是威廉。
大爱道来到交战区,与卫兵机器人说明来历。卫兵机器人稍等片刻,就让大爱道去进行检查了,稍等的片刻是卫兵与其长官通话过程,机器人之间的通话,通过电子信号传输不需要语音信号,所以人类完全察觉不出来,只是稍微有些迟钝而已。
大爱道拿出一条红色的布条蒙着自己的眼睛,挂着醒目的十字架,手持圣经,由卫兵引导着去进行检查。
大爱道不想看到建筑物内部情况,尽量避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不得不说,机器人至少在检查技术方面,要比人类进步许多,机器人已经普遍采用了量子检测技术。
到量子检查室后大爱道被要求摘下眼罩,大爱道睁开眼后慢慢适应室内光线。
房间很空旷,大厅周围是有两层结构的建筑,二层的走廊围绕大厅,上面有一个指挥官模样的女性模样的机器人军官扶着栏杆看着大爱道。大厅内最显眼的是中央一个巨大伸展的机械臂,机械手臂的一端固定着几个一圈一圈上下排列的玻璃灯管状的设备。大厅站着两个士兵状的机器人,这两个机器人很冷,着金属外壳皮肤,金属面罩,冷冰冰的,不像楼上的那位,完全是普通人类形象看起来让人容易接受多了。
楼上那位军官抬了抬手,楼下其中一位士兵就找到大厅的操作台边。
机器人之间的对话,确实不需要语言,指令从一个机器人到另外一个机器人,只需要电信号就可以了,不需要再转化为声音。
士兵操作机械臂,把机械手上的玻璃圆环套在大爱道身上,圆环半径很大,并没有完全束缚住大爱道。然后士兵启动了量子发射器,大爱道周围的玻璃管被点亮,量子检测仪准备就绪。
机器人与大爱道之间的交流,就必须通过声音来传递了。
“上午好,我是二级士官长奎因,我们问几个问题,请你按实情回答。”很纯正的美式女性中低音语调,完全没有低级智能机器人的僵硬。
“你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里?”
“上午好,奎恩女士,我叫大爱道,是位牧师,来自伦敦。”大爱道脑海闪过所在教堂的场景。
灯管闪烁着,空旷的大厅出现了大爱道所在教堂的影像,量子检测仪能检测人的意识活动,并将影像以全息的方式投射在大厅内,教堂的影像说明牧师没有说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