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战争宣言-《胜利之钢蚁雄心》
第(2/3)页
日军舰艇的巡逻线再次后撤。
不过华夏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帮助日方救援伤员和幸存者一事,反倒令欧美等国的社会大为赞赏。
他们认为华夏不愧是一个善良而文明的古国,是现代西方文明的理想传播地,于是纷纷呼吁各国政府,一定要为中日大战调停,如此文明的国度,不该遭到某些野蛮人的侵略。
1937年9月初,英、法、美、苏、德等欧美强国,再次向日本政府发出了警告,要求他们与华夏当局,即刻停止一切的军事冲突,彼此之间无论有什么矛盾,都完全可以和平解决,嗯,“和平”才是众望所归。
日军的狡诈,世人皆知。
他们一边与列强惺惺作态、虚伪与蛇,一边借着和平的幌子,对吴淞口一带的日军,进行秘密而持续的补给。
交战十多天来,华夏自身的损失也很惨重。
各类新型战机几乎损失殆尽,若非从川西紧急调来了近百架战机,恐怕早被日军看出了虚实。
然而,让华夏军民最痛心的是,我方的资深飞行员,竟然折损失过半,基本丧失了再战的可能,至于从美国所招聘外籍飞行员,还需要一定的缓冲时间才能上岗。
因此南京国民政府,不得不向各地实力派(军阀),借调一部分资深飞行员,用于保卫淞沪上空的制空权。
除了空军战力严重受损外,许多冲锋在第一线的德械师,早已折损殆尽。
近二十天交战,我军的伤亡总数竟然超过了六万余人。
至于最早参战的张治中部,更是疲惫不堪,所部官兵已经过了三次大规模的补充,若非张发奎、顾祝同、陈诚等主力部队,及时顶了上来,十多万精锐日军,早已攻破了吴淞口防线,直逼上海市区了。
同时连番的大规模血战,让老蒋、何应钦和白崇禧等人,意识到一个要命的问题。
那就是从1931年以来,华夏尽管一直在秘密备战,但是至今仍然没准备完毕,无论空军海军,还是陆军,都显得过于仓促,甚至有点苍白无力,尤其是在飞行员训练、飞机储备,以及军工生产等各项事物上。
金陵兵工厂的劣质炮弹,差点没把老蒋的心脏病给急出来。
后来8月23日,中日空军大决战的惨烈后果,更是将老蒋吓得魂飞魄散。
还好日本鬼子也是麻杆打狼两头怕,一时也摸不清华夏的真实底火,也没敢一次性压上自己的老本,否则淞沪战局的演变就很难说了。
1937年8月30日,鉴于上海会战的再次受挫,日本的战时内阁一致通过了,“国民精神总动员实施大纲”。
该大纲命令“日本本土及其殖民地,诸如琉球、朝鲜、台湾和伪满洲国等地,全体转入战时体制”,并决定再次征兵百万,一定要让华夏低下高贵的头颅,向日本帝国输诚投降。
8月31日,日军大本营正式下令,组建华北作战方面军。
华北日军总司令是寺内寿一大将,该方面军下辖两个军,其中第一军(司令香月清司中将),下辖第六、第十四、第二十师团,以及第二军(司令西尾寿造中将),下辖第四、第十六、第一0八师团。
另外,还有方面军直辖部队若干,比如第五、第一0九师团、中国驻屯混成旅团,以及临时航空飞行兵团等等。
在日军大本营成立华北方面军之初,就明确下达了作战任务,即占领并巩固平津及附近要地,在河北中部歼灭华夏军队的主力,以便日军迅速占领华北等地,而且该方面军的作战地域,包括河北、山西、山东和河南,以及绥远、察哈尔、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一部分。
9月5日,日本首相近卫文磨,认为在过去两个月的作战中,皇军之所以连连受挫,是因为大日本帝国太过仁慈,因此发表声明,“将放弃过去的不扩大方针,而要对华夏采取全面而严厉的军事行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