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谣言诛心-《饮食1999》


    第(2/3)页

    这几天黄滟芝被孙林直接打发去了海州装修店面,有两家比较简单,换个门头,几天之后就能营业,另外3家则需要多花几天时间。

    除了海东这边的店继续营业,还要兼顾海州新店的筹备,所有人都忙死。连眼镜娘马佳璐都没回海州,屁颠颠地跟着陈海一起忙碌。

    孙林也在不停地招人,然后进行培训,他基本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培训上头。

    既然店面都是一眼的格局,那么服务也应该整齐划一才行。

    海底捞那种服务还谈不上,但最起码后世正规连锁经营的一些服务理念跟意识还是要有。

    孙林给普通服务员开的工资是五百一个月,说实话这工资标准是挺高的了,很多人都抢破脑袋。

    但是孙林的要求也很高,至少也要高中文化,而且招人的时候他都会琢磨一番才决定,主要是看人的人品。

    短短的时间,直营店就会各种铺开,速度快地惊人,很多人会直接提拔成店长,必须要用信得过的人才行。

    这些人也是第一批接受他的服务理念灌输对象,将来也是火种,带会一批批的公司员工。

    可想而知,在明后年,会立马有一大批的花甲店泛滥,形成同质竞争,那个时候更加需要品牌效应。

    口碑好,人家就是认准你的店。

    就好比周嘿鸭、绝味之类的品牌也是这个道理。

    只要海州两家店开出来,经营模式大家都熟悉了,以后再开分店就要容易的多。

    海州两家店很快在同一天开业,生意同样火爆。

    孙林之前甚至在《海州日报》上登了广告,“东花甲,你从来没有吃到过的文蛤。”

    这下子海州很多人都开始谈论,还有我们海州人没吃过的文蛤?

    没错,锡纸文蛤,你就是没吃过。

    海州两家店的生意比海东更好,毕竟海州经济条件更好。

    等到另外三家店在几天之内接连开出来,关于锡纸花甲,关于东花甲的议论更加密集,当然基本都是好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