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章 第四次交锋!-《汉末三国志》


    第(2/3)页

    因为各种原因,曹魏虽然多路讨伐汉中,但实际上双方交锋的次数并不多,记载比较明确的只有曹魏先锋夏侯霸那一路。

    据《魏略》记载,因为夏侯霸的父亲夏侯渊为蜀汉所击杀,所以夏侯霸常常咬牙切齿,立志要为父亲夏侯渊报仇雪恨。当时曹魏一路大军从子午谷出发,以夏侯霸为先锋。夏侯霸率军前进至兴势围(地名)。当夏侯霸安营扎寨在曲谷中,蜀汉在得知魏国先锋是夏侯霸很快派兵对其进攻。夏侯霸第一次独立作战就不利,幸好夏侯霸还有几分镇定,亲赴鹿角前指挥,积极防御从而等到援军到来,并最终解围。

    曹真率领大军出兵后,因汉中艰险,会逢雨季,栈道遭雨水冲刷断绝,曹真用了一个月,才走了一半路程,朝中大臣陈群、华歆、杨阜以及王肃等都上疏劝魏明帝下诏撤军,至九月,曹真只得受诏撤退,司马懿自西城凿山开道,水陆并进,沿沔水而上,到达朐月忍,打下新丰县。大军屯驻丹口,也遇雨回师。其他将领也陆续撤退,此次军事行动就这样无果而终。

    当时曹魏集团内部反对曹真继续作战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不仅早先就劝阻曹真出兵的司空陈群再次上书以为应宜诏曹真还师,少府杨阜、太尉华歆(注1)等人也上疏反对继续北伐,明帝曹睿看到曹真停滞,认为大势已去,遂放弃了继续作战的计划,诏令曹真等人回朝。

    当时朝廷内部之所以会掀起如此之大的反对浪潮,一方面是因为曹真大军遭遇大雨无法继续前行,前途不明。另一方面主要和曹真这次出兵独断专行有关系,毕竟曹真出兵一开始并没有得到朝廷内部的认可,本质上是曹真私自出兵的,如果曹真作战顺利还好说,一旦出了问题,就很容易遭遇反弹了。

    【蜀汉的反击】

    诸葛亮面对曹魏大举来袭,一方面积极准备防御,一方面令魏延等人主动出击,大破敌军雍州刺史郭淮和后将军费曜。

    建兴八年(230),诸葛亮派魏延率一支偏师西入羌中、攻击曹魏雍凉地区,魏延率领军队行至阳溪一带,遇到曹魏后将军费曜、雍州刺史郭淮的大军,两军会战,魏延大破费瑶和郭淮。获得大胜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授予假节,进封为南郑侯。

    当时吴懿也随军出征,进入魏国南安郡内,击破魏将费曜。吴懿因功受封徙亭侯,进封高阳乡侯,并升任左将军。

    不过这次作战蜀汉并没有得到领地的记载,虽然击败了魏军,但未能扩张自身的领土。

    因为现在资料的缺失,并不能确定魏延等人出兵的具体时间,所以魏延等人有可能是在曹真等人退兵之后才出兵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