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章 曹睿谋辽东-《汉末三国志》
第(2/3)页
景初元年(237),明帝正式派幽州刺史毌丘俭等携带书信印章去征召公孙渊。公孙渊闻讯,立刻发兵,在辽隧阻击毌丘俭,并与之展开激战。当时正值大雨下了十多天,辽河大涨,毌丘俭见形势对己不利,便退兵而走。
【讨伐的理由】
历史上曹睿之所以在公孙渊斩杀吴使之后还下定决心讨伐公孙渊,并不是没有理由的。
首先公孙渊虽然表面上臣服于曹魏,但内心依然对于曹睿不服,只是没有机会才没有反叛,而且公孙渊上台过程也不是很光明,又和曾经和孙吴眉来眼去,使者的事情更是一根刺,这些都让曹睿对于公孙渊很不顺眼。
其次当时曹魏南方渐平,曹魏已经可以抽出大量兵力对付公孙渊了,并不缺乏讨伐辽东的力量,这也是曹睿想平定辽东的前提条件。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像毌丘俭所说的那样,曹睿上台之后缺乏足够的业绩,所以曹睿要平定辽东,在史书上为自己记下一笔。
曹氏三代,就先不提曹操~了,曹睿的父亲曹丕虽然在历史上很多人并不是很看得起,但当年曹丕也是改朝换代,曹魏的开国皇帝,并且在他掌权时,边境基本无忧,只有曹丕欺负别人的份。
而曹睿自己呢?他上台以来,打的仗的确不少,蜀汉和孙吴在短短数年内就和曹魏干了十多仗,平均每年至少打一次,但几乎全都是防御作战,而且还有石亭之类的惨败,这个战绩可不好看啊。
所以曹睿需要一个足够分量的战功,而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如鲜卑人还主要以部落形势为主,好打不好灭,蜀国和吴国国内都比较安定,还有天险可守,灭国的时机远远未到。算来算去只有辽东好对付了,虽然辽东偏居一偶,但最多只有数郡之地,实力不强,实在是一个刷战功的好出处啊,曹睿对此是无法拒绝的。
为了保证这次作战的成功,曹睿甚至直接派出了司马懿,说穿了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刷业绩啊,这也为什么曹睿对于卫臻的提议不感冒了。讨伐辽东之前,曹睿也询问过蒋济的意见,蒋济认为东吴干涉的可能性不大,但最好还是速战速决。
《晋书·司马懿纪》里记载,当时辽东太守公孙渊谋反,天子曹睿征召司马懿回京师。天子说:“此事本不值得烦劳你,只是想出师必胜,所以还是烦你去一趟。”这也表示了曹睿对于这次作战的志在必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