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0章 魏国的大臣们(中二)-《汉末三国志》
第(2/3)页
和洽,字阳士,汝南郡西平人。汉末被举为孝廉,初时投刘表。曹操夺取荆州,拜和洽为丞相掾属。曹操被封为魏王,拜和洽为侍中,力谏曹操免毛玠罪。曹丕代汉为魏文帝,拜和洽为光禄勋,封安成亭侯,明帝时进封为西城乡侯。转官为太常。为官清贫俭约,以至卖田宅以自给,死后谥为简侯。
【杜袭】
杜袭,字子绪,颍川郡定陵县人。天下大乱后避难荆州,曹操迁都许昌后,他投奔曹操之后历任西鄂县令、议郎、丞相府军祭酒、侍中、丞相府长史、驸马都尉。魏文帝时期出任督军粮御史、尚书,晋封关内侯、武平亭侯。魏明帝时期,出任曹真和司马懿的军师、太中大夫,晋封平阳乡侯,去世后谥号定侯。
【常林】
常林,字伯槐,河内郡温县人。他少时家贫,好学有才智。初为曹操部下,任南和县令,有政绩显著而升任博陵太守、幽州刺史。曹丕当政时历任五官中郎将、功曹、平原太守、魏郡都尉、丞相府东曹掾、少府、大司农,晋封乐阳亭侯。魏明帝继位之后历任光禄勋、太常、光禄大夫,晋封高阳乡侯。死后追封骠骑将军,谥号贞侯。
【杨俊】
杨俊,字季才,河内郡获嘉县人。年少时受学于边让,边让对他十分欣赏和器重。后来战事开始,杨俊认为河内必定会成为战场,于是带老弱及同行百余家到洛阳、密县的山野间避战。后来转到并州避战。曾经对司马懿和司马芝都有很高的评价。
曹操先后任命杨俊为曲梁长、丞相掾属、安陵令、南阳太守等职,又举杨俊茂才,在职期间宣扬道德教化,又建立学校,人人都称赞他。后来又转任征南将军军师。曹操称魏公,建立魏国后迁中尉。
因为杨俊曾经称赞过曹植,曹丕继位后找了个理由将其收监,司马懿等人为其苦苦求情,曹丕无动于衷,杨俊于是自杀。
【韩暨】
韩暨,字公至。南阳郡堵阳县人,西汉诸侯王韩王韩信的后代。先为袁术和刘表所征召,最终因为害怕刘表,担任了宜城县长。后曹操南下,刘琮投降,曹操征召韩暨担任丞相士曹属。后被选为乐陵太守,又调任为监冶谒者。
韩暨任监冶谒者时,因考虑到冶练用的马排效率不高,于是改用人排,发现还是费时费力,于是推广使用水排,效率是马排的三倍。他在任期间,使用的器具都很充实,因此被下诏褒奖,加职司金都尉。后因功封宜城亭侯,又迁太常,进封南乡亭侯。因年老逊位,拜太中大夫。景初二年(238年),升任司徒。同年四月去世,享年八十岁,谥恭侯。
【辛毗】
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原家族居陇西,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其先人东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