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章 陆逊的军事能力-《汉末三国志》
第(2/3)页
大概在嘉禾三年(234),孙权响应诸葛亮,再次大举北伐,派陆逊与诸葛瑾率部队进攻襄阳,其后孙权从合肥退兵,陆逊和孙权之间的机密军事信件被曹军截获,在这种情况下陆逊临危不惧,先假装向魏军发动攻势,后在从容退兵,得以安然返回。
当时魏国江夏太守逯式,兼领当地兵马,颇为吴国边境之患,但与魏国老将文聘的儿子文休一向不和。陆逊听说这一情况,即假装给逯式回信说:“得到您言辞恳切的来信,知道您与文休久结怨恨,势不两立,打算前来归附我国,我立即秘密将您的来信呈报给朝廷,并召集人马前来迎接您。您应当暗中迅速整装,再告知归附的准确时间。”吴军将信放在两国的境界上,逯式惶恐不安,于是亲自送妻子儿女返回洛阳。自此后逯式的部下再也不亲近依附他,因此被罢官免职。
嘉禾六年(237)孙权遣陆逊督军征讨彭丹。同年吴中郎将周祗赴鄱阳郡征兵,周祗问计于陆逊,陆逊认为鄱阳郡百姓易动难安,不召为妙。周祗等不听,果然激起民变,吴遽等人聚众起义,杀死周祗,陆逊与陈表征讨吴遽,吴遽被招安,得精兵八千余人,三郡平定。陆逊任命陈表为偏将军,晋封为都乡侯,北往驻守章坑。
赤乌四年(241),陆逊修筑邾城。
黄龙元年(229),孙权正式称帝,他赞赏陆逊的功绩,在大将军之上又设置上大将军,地位高于三公,相当于大司马。陆逊被拜为上大将军、右都护。陆逊就此成为了孙吴第一位上大将军。
【军事生涯和评价】
从陆逊的领兵生涯中可以看出来,陆逊投靠孙权实际上是很晚的,一开始也只是靠平定一些小规模的叛乱刷战绩,在江东将领内部地位并不是很高,大概属于校尉级别,别说杂牌将军了,就连中郎将也未必比的过。
建安二十四年(219)的襄樊会战是陆逊鱼跃龙门的关键转折点。为了进一步麻痹关羽,孙权和吕蒙提拔尚且名不经传的陆逊坐镇取代吕蒙驻军陆口,而陆逊抓住了这一次机会,不仅出色的完成了麻痹关羽的任务,使得关羽调走了荆州的大量部队,还和吕蒙一起讨伐荆州,击败,收降关羽麾下多名将领,一路攻克多个城池,占据了占领了秭归枝江、夷道,守住了峡口,堵住了关羽退回益州的大门,最终将关羽生擒处死。
襄樊会战中,陆逊先是担任偏将军暂时替代吕蒙驻守陆口,后拜抚边将军、领宜都太守,最终被孙权封为镇西将军,镇抚荆州,一战就完成了三级跳的过程,从中层将领直接变为了上层核心统帅之一。
然而陆逊因为资历不足,崛起太快,所以无法被江东众将所信服。这点在夷陵之战中表现的就非常明显,毕竟陆逊在当时也才从军不到十年,年龄还不到四十岁,在其他将领看来陆逊可以说就是黄毛小子,后晋晚辈一个,只是靠蹭了吕蒙的功绩才能有这个地位,所以大家心理不服气那是非常正常的。
但陆逊在这一战中打服了所有人,几乎将刘备全军歼灭,所以众将不服也得服了,陆逊就此作为新生代一举力压众多老牌将领,成为了江东军事第一人。其后石亭之战等战役则进一步巩固了陆逊在军事方面的地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