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章 天下大局(终)-《汉末三国志》


    第(2/3)页

    在这种局面下,诸葛亮先是集中休养生息,恢复国力,联络孙吴,重整同盟,后才出兵一举平定了南中雍闿等人的叛乱。曹丕去世后,诸葛亮北上汉中,准备开始北伐,他先是试图诱反孟达,后是五次亲自领兵北伐,可惜都没能成功,最终病逝五丈原。

    诸葛亮死前,确定蒋琬和费祎作为其的继承者,蒋琬和费祎虽然延续了北伐的政策,但北伐的规模却大为减小,在二者的管理下蜀汉国力一直保持的相当不错,曹爽曾经兴兵讨伐汉中,结果却是大败而归。

    延熙十六年(253)费祎遭到刺杀身亡,费祎死后,蜀汉开始衰落,当时的尚书令陈衹一方面联络宦官,另一方面纵容姜维北伐,此后蜀汉北伐的规模大为扩张,国力消耗严重,陈衹死后,宦官黄皓开始掌权乱政,蜀汉国内局势也江河日下。

    在姜维北伐后期,遭遇了邓艾,两度惨败于敌手,内部又与黄皓不和,双方矛盾加剧,当时的后主刘禅也是相当的昏晕无能,做出非常多的昏晕之事,蜀汉最终被邓艾和钟会所灭亡。

    【孙吴的发展和覆灭】

    孙策的在父亲孙坚的基础了攻取江东,成为了一方诸侯,孙权继承兄业,占据扬州、荆州以及交州三地,黄武元年(222)被曹丕封为吴王,黄龙元年(229),孙权正式在武昌称帝,建立孙吴王朝。

    因为在质子的事情上孙权曾经愚弄过曹丕,所以被曹丕深恨之,曹丕活着的时候曾经三度伐吴,其中一第一次规模最为庞大。曹丕死后,孙权趁曹睿刚刚上台之际接连发兵挑衅,又联合辽东,不过都未能动摇曹魏根基。

    诸葛亮等人去世后,孙权因为屡屡北伐无果,也减缓了对于曹魏的攻势。孙权在其长子孙登去世后,以其三子孙和为太子,又以四子孙霸为鲁王,给予二者同样的待遇,默许孙霸挑战孙和的地位,二宫之争随着爆发,因为此事当时朝廷几乎分裂,大臣们纷纷选择站队,两派对立严重,相当的官员因为此事而葬送性命,陆逊死后,矛盾一度缓和下来,然而孙权最终还是废掉孙和,处死孙霸,另以幼子孙亮为太子。

    孙亮时期,因为皇帝年幼,先后由诸葛恪、孙峻以及孙綝执掌朝政。诸葛恪本来是众望所归的人选,然而他在掌权后大失所望,一意孤行讨伐魏国,惨遭失利,回京后为孙峻政变所杀。孙峻掌权后则逼死了原太子孙和,后来病逝,孙峻死前将大业托付给了其仅仅二十六岁的堂弟孙綝,孙綝在历史上擅杀大臣,废立君王,在孙休上台后被处死。

    孙休在位早期安抚民心,拨乱反正,吴国重新归于稳定,然而在他掌权后期,将朝廷交给濮阳兴和张布,默视权臣当道,后来交趾兵变,蜀汉求援,于内忧外患中去世。

    蜀汉灭亡后,吴国局势也是动荡不安,大臣于是以年长的孙皓为帝,然而孙皓却是当时不折不扣的暴君、昏君,他杀掉了太后,杀掉了丞相,屠戮众多官员,逼反了不少亲族,在位十多年,将吴国弄得乌烟瘴气,最后为司马家所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