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瑞雪兆长安 少年心事,情系长安,一箭之仇…… 第五十三章 世上有两个第一-《大唐少年行》


    第(1/3)页

    唐太宗听到门外的声音,剑眉一凝,思忖道:这活神仙一般的武道第一人,平常朕传唤他时,都时常有事推辞。今日却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竟然肯主动来见朕。

    唐太宗一甩金色龙袍的下襟,坐到了案几后、垫有厚垫的木椅之上。他脸上的怒色稍霁,气势万钧的喝道:“好生代朕把他请进来。”

    门外的小太监身子一震,急忙应了一声“是”,赶紧一溜小跑的去迎等候在皇城别苑的卓元君。

    大唐盛世之下,却一直存有内忧,那便是纷乱而各自为政的江湖各大门派。江湖各大门派的豪侠浪子们诸多,其中不乏以武犯禁的猛士。现在的唐朝处于盛世,不需要强人,只需要国家这部机器有条不紊的进行统治,来实现长治久安。

    这些快意恩仇的江湖客,始终是大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亟待解决。唐太宗登基以来,一直对江湖各大门派采取怀柔的政策,轻易不愿妄动干戈。马踏江湖,武平八方固然写意豪情,能快速解决当下的难题。但国家太暴力,终究会冷了百姓的心。治国首要为民,这绝不是上上之策。

    唐太宗一直思考着如何让江湖门派和平的纳入朝廷的统治之中,不但使他们不成为治国的阻力,还能让他们成为开创盛世的助力。唯有安定的天下,稳定下来的百姓才能得到休养生息,才能缔造凌驾于万古的盛世。

    巴蜀剑阁的威望在江湖中如日中天,地位超卓,可说是领袖群伦、一呼而百应。所以,唐太宗李世民才力邀剑阁阁主卓元君出任大唐国师,这是给江湖各门派的一个讯号。卓元君答应出任国师,便是代表剑阁已然归顺了朝廷。江湖各门派中的绝大多数,都必定会跟风归顺朝廷。剩下的那部分极端门派,出兵灭了也好或是自己消亡也好,都已经不能成为问题了。

    剑阁阁主卓元君是唐太宗和平纳入江湖门派的开始,也是最大的希望。因此,唐太宗对卓元君的礼遇,不亚于任何一个强大邻国的君主。若不是今早他心情不佳,亲自出门去迎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大明宫通往御书房的玉石小径转角处,一名面目伶俐的小太监,由于跑的太急,满脸是汗,气喘吁吁。他后面跟着一位面貌慈祥、气质出尘的老者,行起路来竟是足不沾地。这名老者青衣白袜,却是一尘不染,干净的不似在人间,而是天上下凡的仙人。如此风范气度。怕天下之大,也唯有卓元君一人。

    卓元君在小太监的领路下,穿过了几座上面雕有龙纹的门洞,才遥望到那座位于大明宫城最幽静处的御书房。

    御书房门前禁卫森严,站了两排配刀的御前侍卫。侍卫中间站着位身穿银色软甲的统领,他远远便望到了那传说中的老者,眼神的不安中更蕴含着无尽的期待。他叫夏侯惜,现在官居三品,是大明宫城内的御前侍卫统领。虽然,当下夏侯惜的户籍入了大内,但他却是正儿八经的出身江湖世家。他的父亲乃是江湖中享有声誉的绝刀门门主——夏侯雄。也不知夏老爷子想起了什么,不让这唯一的独子夏侯惜继承这偌大的家业,却反而让他入了官籍。

    夏侯惜极嗜武道,今生只敬佩两人。其中一人是一手将他抚养成人,恩情似海深的夏侯雄,另外一人便是这代表武道巅峰,天下第一的卓元君。他平日里公务缠身,今日终于有机会见到卓元君,是以激动不已。

    夏侯惜见卓元君一行二人越走越近,便主动的迎了上去,用江湖中惯用的礼数,朝卓元君施了一礼,语气谦恭道:“晚辈夏侯惜,见过卓阁主。”

    那小太监愣了一下,心中纳闷,暗道:这夏侯统领今日是怎么了,平日里即便见了左相、右相,也不见他如此行礼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