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未来的位子-《大明公务员》


    第(3/3)页

    不过,他确定黄子澄一定与北京有联系的。

    黄子澄冷哼一声,说道:「天下间谁能逼你啊?」

    丁显暗喜,他不怕黄子澄拒绝,就怕一点也不回应。丁显说道:「黄师兄,而今说这些也都没有什么意义。一切都要向前看。黄兄当年如果没有回南京,而今在内阁之中主持庶务的就不是杨士奇,而是黄兄你了。如果两京合一,黄兄有没有想过你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啊?」

    「内阁之中,有没有你的一席之地?」

    「就算处于杨士奇之下,能仰望其他小辈啊?」

    这一句话说到了黄子澄的心中。

    很多时候,时运是很难说的。黄子澄在何夕身边,一直是何夕的左膀右臂。跟随何夕建立起最开始的工业体系。但正因为做到好,才被调回京师,建立少府体系。

    但是阴差阳错之下。到了而今的局面。

    其实而今北京与南京的战争,背后的工业体系分别是何夕与黄子澄建立的。

    黄子澄的能力固然比不上何夕,但是维持住而今的工业体系,并扩大生产。供应给前线的物资一直在增加之中。这也不是寻常人能比的。

    而今的局面,黄子澄比谁都清楚。

    且不说,黄子澄与北京有联系,单单说黄子澄看到从北京搞来的武器,他硬是搞不出来,特别是蒸汽机。他很早就知道蒸汽机,蒸汽机早期型号的研发工作,黄子澄都有参与。

    他是知道其中难点与问题的。这些问题是他解决不了的。

    从工业上的差距,导致了战场上的差距。

    这一点是不可挽回的。

    黄子澄对何夕并不是没有一点怨念的。但是时间长了,黄子澄要考虑更多的问题,而今北京应该赢定了。他在北京朝廷之中的定位,正如丁显所言。

    他是不可能比得上杨士奇了。

    毕竟杨士奇主持财政,将来说不定还能因此封爵。黄子澄不甘心也没有办法。但是如果他不做一些事情,将来何止比不

    上杨士奇,当初在辽东根本没有直接给自己汇报权力的属下,一个个都到了自己前头。

    这让黄子澄如何甘心啊?

    黄子澄忍不住说道:「你有什么想法?」

    丁显说道:「自然是有的。南京群臣也想在北京朝廷有一席之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