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好消息-《大明公务员》


    第(3/3)页

    无他,广武之战的胜利,让朱允炆的根基动摇。但是也让朱雄英有了更多的底气。

    在之前,很多人都觉得北京是一个小朝廷。小朝廷之中,很多事情都可能发生,甚至是很自然的事情,比如权臣篡位。但是而今不一样了。北京要一统天下了。

    不管这一战是谁具体执行的。谁主持的,谁功劳最大的。但是归功于上,在很多人看来,何夕虽然有功劳。但是最大的功劳还是朱雄英。

    更不要说。这一战之中,朱雄英的人也立下了不少功劳。

    西路军一脉,可以看做是朱英雄一脉的人。..

    再加上军中降将一派的出现。已经将来还会有更多的降将。朱雄英也算是正是接受了朱元璋的余荫。他的话语权只会越来越大。

    这就是为什么对何夕来说,他权势最大的时候,大概就是一支打仗时候。

    不过,对于何夕来说。他不在乎这个,权势只是他用来做事的工具,他不可能被权势捆绑住。对于现在这个局面,他也是有预感的。只是他也要提高警惕。

    现在的朱雄英与之前的已经不一样了。

    何夕说道:「陛下,开国只有六国公,陛下先要封几个国公啊?朝廷上国公太多,未必是一件好事啊。」

    朱雄英听了之后,陷入沉思之中,未来的国公,已经有几个了。梅殷,叶沈,瞿能,方乘风,何夕,或许还宋晟。如果再加上从南京朝廷哪里继承来的国公,

    未来的国公数量将超过十个。

    这样真的好吗?

    朱雄英一时间也拿不准。

    朱雄英说道:「那姑父的意见是?」

    何夕说道:「陛下知道老韩国公是怎么死的吗?」

    一句话让朱雄英在心中否决了韩国公李祺。何夕也是懂的怎么进谗言的。

    朱雄英处处以朱元璋为学习对象,朱

    元璋做的事情,他岂能不知道。李善长之死,他更是清楚,李善长并不是病死的。而是被朱元璋扔进水利给冻死别的

    这一件事情,他知道,韩国公一脉会不知道吗?

    洪武一朝一直压着韩国公一脉的原因,他也很清楚。

    这样的情况下,让韩国公一脉位居高位是一件很合适的事情吗?

    自然不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