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快意不得-《大明公务员》


    第(2/3)页

    所以杨士奇这一番话,背后权衡过很多东西,他觉得大概是所有方面都能接受的结果。

    是的,经过了数年鏖战,各种风雨,很多人都厌倦了。一句话,人心思定,特别是朱雄英,他喜欢这一场大会能

    够和和美美的结束。对一些变法的想法,已经不怎么在乎了。

    这不仅仅是朱雄英的想法。也是很多人的想法。

    自从何夕秉政以来,天下变化已经太多了。让很多人应接不暇。难以适应的岂止是江南的士大夫们,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

    这也是人之常情。

    人都是惰性的。

    一个有人拖延症,一个国家,有因循苟且之心态。都想将事情往后退,就好在债务上限这东西,好像推到明天,将来就不会为难了。

    当然了,最少现在不会为难了。

    这也是何夕最终放弃权力另外一个原因。

    大势如此,运来天地同借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强如朱元璋,思量良久,才能以一场连绵数年的大战,伤亡上百万人,消耗无数物资的战争来推进变法。

    而今天下一定,变法的迫切性没有了。而且何夕已经改变的够多了。

    虽然碍于何夕的权势,很多人不敢出头的。势不可用尽,福不可享尽,很多事情都要留有余地。

    方才能够长久。

    何夕心有不甘,但是他知道,自己强行推进下去。很有可能适得其反。要么自己死后,自己所有的政策都被推翻。要么,自己根本等不到死后,就看见了自己的政策被推翻了。

    形势半点不由人啊。

    儒家体系加上皇帝独裁,这一套体制,太过严密而精妙。何夕明显的感受到各种压力。在很多人看来,这才是正确的。这才是理所当然。

    甚至也包括很多何夕的追随者。

    而他主动退下来,继承人们都要秉承接管了何夕的道统,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正当性,也不敢轻易推翻何夕的政策,毕竟,尊师重道。这也是儒门所提倡的。

    何夕只要能保持在道德上的没有缺陷,今后很多人,也不敢轻易推翻何夕的政策。最多是天魔对佛主所做的,穿上袈裟,进入寺庙。以和尚身份。做相反之事。

    不过,何夕也有心理准备了。

    今天最让何夕高兴的事情,不是别的。就是张宗德主动出来与孔希路对呛,最少,何夕捏造出来的政治力量,而今已经有自己的力量。与立场了。

    资本主义与新的官僚们,走上了历史舞台,就不会轻易退下来。

    今后,要看他们自己的战斗力。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何夕语气淡然,说道:「该给他的东西,我会给一些的。但是我不给的,他们也不能抢。姚先生。」

    姚广孝说道:「属下在。」

    何夕说道:「你代表我走一趟吧。与那边谈谈。对了告诉他们,让他们想要好了再说话,如果话说不好的。那是要死人的。」

    何夕语气淡然,好像吃饭喝水一样。但是谁也不敢认为,何夕说的就是吃饭喝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