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古今一梦尽荒唐-《红楼,琏二爷也太卑鄙了》
第(2/3)页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红楼梦》作者阅历丰富、下笔如神,批书人跟他学到很多,所以批书人越是说《红楼梦》不是愤世嫉俗批判现实的文章,反而越是像在提醒读者,要仔细阅读体会那些对现实的抨击和对社会的不满。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这首诗如果郭德纲老师来读会更有味道,可惜咱没那本事,大家将就着听听吧!人生在世,空虚无定,到底为了什么终日奔波、忙忙碌碌。盛大奢华的筵席最终都会散场。让人悲伤与欢喜的事物如同虚幻缥缈的梦境,从古至今没有哪一场梦是不荒唐的。不要只说女人总哭哭啼啼,更有痴情的男子怨恨终生。《红楼梦》每一个字都是血泪凝结而成的,作者这十年太辛苦,太不容易了!
这首诗从整体意境上看还是很不错的,红尘中的富贵繁华,最后都会烟消云散,就像排场再大的酒宴也有散场的时候。悲喜盛衰,轮回演变如同虚幻。古往今来,说到底,不过是浮生一梦。还有人为此而奔忙劳碌,岂不更加荒唐。
但是,如果从诗歌欣赏的角度来严格判定,这首诗写的一般,七言律诗要求对仗的同时,在选词方面需要反复斟酌。咱们看杜甫晚年的代表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可以说是选词方面的典范。
我们读脂砚斋写的,“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她用“千般”对“一梦”,不够严谨,举个比较严谨的例子“盛世千般好,神州万象新”,“千般”对“万象”。再举个例子,“新婚千般爱,小别万种情”,“千般”对“万种”。
我们再读脂砚斋写的,“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红袖”对“情痴”也不够严谨。“红袖”应该对什么才更工整呢?我们看《红楼梦》书里的例子,甄士隐的独生女儿甄英莲被人贩子拐走,后来改名叫香菱,香菱被呆霸王薛蟠买走,就进了贾府,后来跟林黛玉学诗。
第四十九回开头,香菱写了一首,“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因为香菱是人物,这首诗当然就《红楼梦》的作者代替香菱写的。其中“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意境很美,用词也精妙,可见《红楼梦》作者的功力要比批书人脂砚斋高深。
“绿蓑江上秋闻笛”,绿蓑,就是绿色的蓑衣,小朋友都会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绿蓑”用来代指下雨天穿着蓑衣的人,这人干嘛呢?“江上秋闻笛”。
冷冷清清、孤孤单单坐在船上,这个人可以是渔翁也可以是远行的游子,在这句诗里是指远行的游子,以后我们读到第四十九回还会深入讨论,特指呆霸王薛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