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隐名股份-《执行者说》
第(2/3)页
陈默雷刚想宣布这个决定,这时却听坐在角落的刘明浩说了一句:“其实公司的资产状况和股东信息,网上就可以查,不一定非要去工商局的。”
此话一出,大家的目光立刻转到刘明浩身上。
“是吗?网上也可以查?”陈默雷似是有些不敢相信。
面对这么多目光,刘明浩觉得有些不适应:“对,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这些信息都是要向社会公示的,现在都通过网络公示了。”
陈默雷哦了一声:“那就由你负责上网查一下金石集团的资产状况和股东信息,整理一份清单给我。”
说完,他看了看大家,以决策者的语气说:“我要特别提醒大家一点,不管最后的结果怎样,这次的调查工作都要绝对保密,尤其是不能让金石集团那边听到任何风吹草动,否则我们可能会更加被动。我的意思,大家都明白吗?”
“明白。”大家纷纷点头回应。
“好,下面我接着说。”陈默雷拧开保温杯,咕咚咚喝了两大口,接着说:“资产状况和股东的信息该查还是要查,但我们不能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一根绳上。
刚才,上官有句话提醒了我。上官说,我们能想到的,谭文明、廖文昌他们也能想的到。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反过来,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想一想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
我想,对付像谭文明、廖文昌这种既精明又会玩弄法律的人,不能用简单沿用传统的办案思路,要学会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孔尚武乍一听觉得有道理,可仔细一想又发现这里面是有问题:“陈局,这倒是条思路,可是这案子涉及的人太多,不仅有谭文明、廖文昌、周磊、于焕金、栾大伟,还有廖文昌的老婆信丽丽那一家子。
你说要换位思考,我们要换谁的位?难道要挨个换吗?”
陈默雷轻叹一声:“说的是呀!问题就在这里,我们该换谁的位思考,才能找到突破口。”
他看着大家,说:“大家集思广益,都想想办法。”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说话,会场变得一片宁静。
过了一会儿,只见平时不怎么说话的杨文韬慢慢举起手来:“我倒是想到了一条思路,也许可行。”
陈默雷一听,立刻把目光转向杨文韬:“你说说看,什么思路。”
杨文韬说:“按照你的思路,乍一看,这里面涉及的人的确不少,可这些人的利益和心思各不相同,可以划分成两派,一派以谭文明为首,另一派以廖文昌为首。
这两派虽然因为利益关系而结成同盟,但这种同盟却是建立在各自的利益和算盘之上的,表面上看是铁板一块,但其中也不是完全没有缝隙。
陈局,我们不妨现在就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廖文昌,如果你手里有一大笔钱,你会不会放心地把这笔钱投到谭文明那里?你会不会担心谭文明翻脸不认账吞了这笔钱?”
陈默雷一点就通:“你是说,他们之间缺乏信任。”
杨文韬点了点头:“没错。”
孔尚武反而听糊涂了,问:“既然缺乏信任,那他们怎么会走到一块、怎么会结合起来?这好像说不通呀?”
“不,说的通。”陈默雷突然站起身来,走到对面的支架式写字板旁,拿起水写笔,把谭文明和廖文昌的名字分别写在上面。
然后,他指着这两个名字,说:“他们之间的确缺乏信任,但是这种缺乏信任只是单方面的。换句话说,这里面只存在廖文昌不信任谭文明的问题,而不存在谭文明不信任廖文昌的问题。
把钱投到谭文明那里安不安全?事情会不会泄露?钱会不会被谭文明吞掉?这些问都是廖文昌要考虑、而且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我想,如果我是廖文昌的话,为了保证这笔钱的安全性,我肯定会在这笔钱与谭文明之间设置一道防火墙,只不过这道防火墙设置起来会比较麻烦。”
孔尚武听的有些似懂非懂:“防火墙?什么防火墙?”
“我想,大体情况应该是这样。”陈默雷一边在写字板上写写画画,一边说:“按照常理,廖文昌如果把钱投进谭文明的金石集团,应该会跟谭文明签一份投资入股的协议,根据协议来确定他的股份。
当然,廖文昌是不会在这份协议上签字的,否则就等于坐实了他隐匿财产逃避执行的证据。所以,他一定会找一个代理人替他签这个字。这样以来,从表面上看,这份协议就成了一份完全合法的投资入股协议。
而这份协议就像一道防火墙,把他和谭文明之间人为地隔开了,有了这道防火墙,上面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廖文昌也就可以安安稳稳地当他的隐名股东了。”
他放下手写笔,转过身来,看着大家说:“虽然我现在还不知道这个代理人是谁,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代理人表面上肯定跟廖文昌没什么关系,而且深得廖文昌的信任。”
梁忠信微微皱着眉头,说:“这种思路在逻辑上是行得通,可是,我们该从哪里着手呢?
算上金石投资公司和新成立的明海科技,金石集团现在一共有12家公司,这里面的大股东估计少说也得有50个,特别是新成立的明海科技,据说还有外地股东。
这么多股东,连怀疑的范围和对象都不好确定,怎么找出这个代理人来?”
大家一听,这的确是个问题,开始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可讨论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正经主意。
最后,李济舟给出了一个最笨却也算实际的办法:“我看,要不还是挨个股东慢慢地排查吧。不管怎么说,总比坐着干等强。”
陈默雷沉思片刻后叹了一声,有些惆怅地说:“目前看来,也只能先这样了。”
“那,该怎么排查呢?”上官云提出问题说:“我们没有证据证明哪个股东涉案,所以不能直接对哪个股东进行调查。这个障碍该怎么越过去呢?”
“对呀。”孔尚武跟着附和说:“现在既不能公开调查,又不能确定哪个股东是怀疑对象,我们怎么排查?总不能去直接接触股东吧?”
这的确是个问题,怎样排查才能既不漏声色,又让人说不出毛病呢?陈默雷沉思了一会儿,说:“也许我们可以直接接触股东。”
孔尚武听的莫名其妙:“这……怎么直接接触呀?”
“我是这么想的。”陈默雷说:“现在是年底,正是对代表委员进行走访的时候。
金石集团的股东里肯定少不了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我们可以趁着这个时候对他们进行走访,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直接接触股东了。只不过有话不能直接问,要顺着话见缝插针、旁敲侧击。
到时候可以顺带着跟他们提示一下,有的人是因为有见不得人的事由,所以才会以别人的名义持股,这样的隐名股东,对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是有风险的。要注意公司有没有这种情况,有没有可疑的股东。
我想,这个话题应该有的聊。”
孔尚武恍然大悟,竖起大拇指,说:“厉害!陈局你这又是一招暗度陈仓呀!”
“什么暗度陈仓?”陈默雷敲了敲桌子,一本正经地纠正孔尚武说:“我们排查是真的,走访也是真的!如果走访对象遇到了法律问题,我们照样要真心实意地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照样要真心实意地帮忙解决问题。这叫什么?这叫一举两得!”
孔尚武连忙赔笑说:“对对,陈局说得对,是一举两得。”
上官云不无担心地问:“陈局,这样排查的话,工作量可不小。你看,是不是考虑从各团队临时抽调人手帮忙呀?”
陈默雷轻轻摆了摆手:“我看先不用。现在天冷了,开始猫冬了,有些常年在外的执行人也开始返回东州了,这个时候,正是暖冬行动最关键也最忙碌的时候,我就不给大家填这个麻烦了。
反正这个案子注定是要打持久战,而且排查了也不一定会有收获,还是先让我们自己慢慢来吧。到时候如果实在忙不过来了,再考虑抽调人手吧。”
虽然陈默雷说的轻描淡写,但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个案子的难度有多大。且不说廖文昌的这个名义股东能不能找出,就算找出来了,这个股东多半也不会承认自己与廖文昌的关系,这也就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将更加艰难。
能不能找出这个名义股东?怎么证明这个股东与廖文昌之间的联系?这两个问题无论哪一个都是未知数,而且一个比一个难,其中任何一个问题解不开,这个案子都很难继续走下去。
见大家都低着头不说话,陈默雷拍了拍手,说:“行了,这个案子就先这样吧,接下来咱们研究其他案子。”他把目光转向李济舟和杨文韬:“老规矩,还是从你们一庭开始,济舟,你先来……”
执行局中层会议室的灯光一直亮着,就像一盏孤灯一样一直亮到凌晨1点钟。
在大家的印象里,局务会以前也在晚上开过,但开会开到这么晚还是有史以来的头一次。
次日上午,刘明浩通过网络查询整理出了一份金石集团的资产状况和股东信息的清单,一共20页,上面详细包含了股东的资产占比情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