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高素兰看看几人都在村里面住,还是三队的人,离南边的知青点很远。不论平时还是干活都没一起过,确实很难闹矛盾。 “这些孩子咋这样啊。” 比张支书辈分高的村民就说:“广进惯的!还没来就把他们的口粮留出来,夏天杀猪还给知青点肥肉让他们熬油,搞得他们以为来咱们这儿享福来了。一个个啥也不懂还敢嫌弃小芳。” 小芳自打会开拖拉机犁地,村里人就不好意思再嫌她笨或傻。 傻子都会犁地,他们却不会,再说她岂不间接说自己还不如一个傻子。 以前做豆腐能赚钱,虽然辛苦做豆腐的人也不会外传。没有人指点,村里人知道做豆腐的步骤也不敢轻易尝试——粮食精贵,不舍得浪费。 张支书试做,还教他们,此时还在农场买石膏,以至于甭管对他口服心不服的人,还是羡慕嫉妒他的人,今天都是他的拥护者。 常言道,爱屋及乌。 那位村民这么一说,其他人愈发生气,“老高,小芳和剑平回来也别让剑平教他们。” 高素兰苦笑:“先不说剑平听不听我的,就算听我的,等小芳她爹回来——” “那我们在这儿等他。我家也泡豆子了,等他回来让他上我家去。” 高素兰:“你豆子没磨,拿啥教你们?” “那我让他们快点。”说话的人起身,到门口停下,对其他人说,“你们在这儿等小芳她爹。”回家喊她男人把豆子拎出来,她去村委会赶人。 知青也知道村里就这一个磨盘,很多人都等着。 周长河年龄大还是老知青,敢直接数落方剑平,潘恢就问他:“怎么办?” “去年没了张屠夫,过年也没吃带毛的猪。我就不信没他做不出来。”周长河把最后一点豆子倒磨盘眼里,“磨好咱们走。” 那位等着他们让磨盘的村民看到豆浆稠的跟粥一样,忍住笑心说,我看你们能做出个啥玩意来。 周长河把磨好的豆子倒入锅中,可算意识到不对劲——比在城里喝的豆浆还稠,这怎么变成豆腐脑,然后做豆腐啊。 十几个知青面面相觑。 跟方剑平同一届的女知青觉得这样不行,“我还是去找方剑平吧。”说着看向周长河。 周长河看其他人,“你们有没有谁做过豆腐?” 豆腐这东西便宜的很,五毛钱买的全家吃不完,谁吃饱了撑的做这个。再说了,城里也没几家有磨盘。就算有磨盘,需要工作也没那个时间。 女知青知道周长河拉不下脸,不再问他直接出去。 方剑平原本坐在老李西边,扭头就能看到跟养猪场同一排的知青点。看到那女知青往北去,方剑平以进屋拿板凳为由,躲到老李东边。 先前有方剑平挡着,老李没看到知青回来了。 那女知青没空往这边看,以至于也没看到小芳在路上玩纸飞机,结果就是到张家扑了个空。 等着截张支书的村民皮笑肉不笑地问:“有事?” “方剑平不在家?”女知青说着往四周看,别说人,连影都没有。 村民明知故问:“剑平和小芳不是跟你们一块磨豆子去了吗?他俩人呢?” 知青当着高素兰的面不敢说实话,讷讷道:“说是去厕所。我——我出去等他们吧。” 几个村民看着她出去就忍不住嗤笑。 小样,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在他们的地方嫌弃他们的人,真当张庄没人了。 高素兰忍不住说:“我看还是去把他俩找回来吧。省得小芳她爹回来为难。” “你去哪儿找?”村民问。 高素兰被问住,她一直在家做鞋,小芳和方剑平又没回来过,张庄这么大,他俩随便一躲就够她找半天。 “还是等广进回来再说吧。” 张支书骑着车子拐进来。 说话的村民吓一跳,不由得起身:“你可真不禁念叨。” 张支书看看几人都是三队的人,住在村庄最里面,极少往这边来,“你们咋在这儿?出啥事了?” 那村民立即把跟高素兰说的那番话告诉他,末了不忘说:“小芳她娘还觉得不教他们不合适。我看就别教他们。不说开拖拉机犁地了,都不会磨豆浆,也好意思嫌弃小芳。” 张支书心中忽然一动,不禁问:“谁说的?” “谁说的我们没看见,反正没听到有人帮小芳说话。” 张支书问:“潘恢也说了?” “潘恢谁呀?” 高素兰先前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此言一出,她终于明白了。 “你还说他人不错,还让——”看到有外人,高素兰忙住嘴。 那几人因为她的迟疑反而忍不住打量她:“还让他干啥?不会让他当点长吧?” 知青点的点长以前是杨解放。杨解放上大学了,方剑平搬到这边,刘季新和段伊然走了,只剩几个人不需要点长就一直没选。 潘恢、白燕这些知青过来,不可能从他们这十二个人当中选,因为老知青不服。可剩下那几个老知青没那个能力。 张支书索性给他们安排好任务,让他们自己轮着做。粮食也不全交给他们,每月发一次,剩下的都放村委会。 村委会后面是学校,学校后面是沟渠,另一边也是沟渠,里面有水外村人进不来,前面和东边都是住家户,夜里还有打更的,远比放靠路边的知青点安全。 张支书点头。 高素兰不禁转向他,老头子出去一趟被冷风吹糊涂了? 张支书刚刚想到的:“周长河肯定不服气。天天跟周长河叨叨,就没空管小芳咋样了。” 有村民立即说:“这个主意好。” 高素兰瞪他一眼:“好啥好。你就不怕他们打起了?” “打起来有公安我怕啥。两个都被公安关起来,一年到头省的口粮都够再养一只大黄了。” 高素兰张了张口想说什么,手里多了一包东西,“啥?” “做豆腐的石膏。” 高素兰掂量一下得有一斤:“咋买这么多?” 张支书:“四叔他们也要,给他们捎的。他家有小称,回头给他称一点,我去知青点看看。” 比他辈分长的人立马拉住他,“先别去知青点,去村委会那边帮我们看看,豆浆得磨成啥样才能做豆腐。” “可是——” “别可是了。”几个村民不等他说出来,生拉硬拽把他弄去村委会。 有知青去上厕所的时候看到他回来,出了厕所就征求大家的意见。然而等所有人都同意,他再跑来,再次扑了个空。 高素兰可算知道那几人刚刚怎么那么着急。 知青一时半会儿走不了,早晚得教他们。高素兰也没兜圈子,直接说在村委会。 那知青跑到村委会看到张支书跟见着亲爹似的大喊:“支书大叔。” 张支书笑着点点头,也不问他来干什么。 方剑平向来听话,却没跟这些知青在一起,不想也知道肯定有人当着他的面说小芳。 张支书可不是没脾气的人,等着知青让他去知青点教让他们做豆腐,就问:“剑平和小芳呢?” “方剑平送小芳回家一直没回来。” 张支书皱眉:“你这孩子怎么净胡说,小芳和剑平压根没回去过。” 那知青张了张口,“这——可能小芳要去哪儿玩,方剑平陪她玩儿去了。” “这个剑平,回来我非得数落他。”张支书本想他要是说实话就立马过去,“快中午了,估计也该回来了。你先回去吧,等他回来我就让他去知青点。” 那知青一脸为难:“可是,可是——” 豆浆快磨好的村民立即说:“昨天可是说好了,村支书教我们,剑平教你们。你们那才几个人,我们可是上千口人等着呢。” 老知青知道张支书护犊子,怕张支书知道小芳是他们气走的,所以就让今年刚来的新知青来找他。 新知青面皮薄,村民一这样说就不敢再叫张支书走:“那,那您别忘了。” 张支书摆手:“不会的。” 直到十二点公鸡打鸣,他教人做好豆腐回到家,方剑平和小芳还没回来。 高素兰担心:“这俩孩子不会玩着玩着跑农场玩去了吧?” “农场又没啥玩的,去农场干什么。是不是在屋里?” 高素兰摇头:“他们屋里东西多,他们一走我就把门锁上了。钥匙还在我这儿。” 张支书也想不出这么冷的天能上哪儿去:“别管了,做饭吧。早上吃的早,小芳该饿了。” 小芳早饿了。 可是他俩聊起来没完,小芳也不好打断他们,听到肚子咕咕叫,就跑到方剑平身边蹲下。 她肚子跟打雷似的,方剑平想装听不见都不行,“饿了?” “嗯。”小芳抿着嘴点点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