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张支书又检查一遍,让村民把大鱼换成小一点的。 有村民忍不住问:“鱼还有讲究?” 张支书:“收购站的人要是敢过去数落咱们,就说大鱼都给他们了,还想怎样。”顿了顿,“都记住了没?” 众人连连点头。 并非张支书考虑太多。 清河说小吧,转一圈得一个小时,说大吧,只有一条商业街,就是供销社门口的那条路。 今儿恰逢周末,家家户户都闲。 那么多人拎着鸡鱼肉蛋穿街而过,以至于不过中午就传遍各个角落。 别说收购站的人,就是在家带孩子的张小草都知道了。 结果就是他们到街上,刚把东西摆出来,就有人问:“这些东西哪来的?” 问巧了,正好是张来贵。 张来贵可是个精明的,瞧着对方长得人模狗样,不像无业游民,立即不客气地说:“你家的!” 对方噎住。 好半晌憋出一句,“你这个大爷说话怎么这么难听。” “那你让我咋说?明摆着的事你还问,吃饱了撑的?” 那人心梗,“你你,真是你们家的?” 张来贵给他一记白眼,让他自己体会。 那人顿时不敢在这边待下去,转向另一边。 张支书提前打了预防针,大伙儿都有心理准备,他不问价格问东西哪来的,结果一个比一个说话难听。 村民态度强硬,一副不怕查的模样,反倒是那人不敢瞎问。 没过多久就走了。 殊不知村民看似忙着吆喝卖菜,其实都盯着他。 看着他走远,闲着无事的王秋香移到张支书身边,“那个人是哪个单位的吧?” 张支书:“看穿着也看出来了。” “穿的干净?”在他旁边卖菜的村民问。 张支书微微摇头:“他上衣兜里有个钢笔。哪怕是收购站的,也是主任级别。” 王秋香:“他都没敢管咱们,这么说没事了?” 张支书笑道:“上面的政策能有什么事。连自家种的东西都不许卖,改革还改个鬼。” 卖菜的村民立即问买菜的人:“听到我们村支书说的话了吧?” “听到了。”买东西的人放心了,看到旁边有肉,“给我称两斤吧。” “等等,先来后到。” 此言一出,众人侧目。 小芳看到又是上午那群老太太,忍不住乐了,“还以为你们会早早在这儿等着呢。” “聊天聊忘了。”其中一个老太太一脸懊恼。 小芳:“对面还有。不过也只有今天。我们村的猪都杀光了。” 众人一听最后一次,顿时顾不上废话,立即分开各买各的。 片刻,肉和鱼就被抢光,只剩一些青菜。 有村民就问:“这些青菜还卖吗?” 张支书:“回去也没事,再等会儿吧。我不信家家户户都有院子种菜。” 农场也有楼房,住楼房的人就算种菜也只能用木盒种一点。 那些买鱼和肉的人穿街而过回家的时候,有人碰见了就问,是不是张庄的人又来了。 一听真来了,但只剩青菜,需不需要买青菜的人还是都过来了。 需要菜的买菜,不需要的就找张支书询问,农村除了鱼和肉还有没有别的。 张支书:“明儿中午还有一次,卖鸡和蛋。下下次恐怕得下周末。” 一些人立即让张支书给他们留点。 张支书摇头笑笑:“留是留不住的。我们是张庄的,十二点从家里出发,你们算着时间过来吧。” 小芳道:“我们村的猪杀的早。别的村应该还有。他们知道可以卖猪肉了,应该也会拿到这边卖。往后可能天天都能买到。” 然而和张庄一些村民一样,这些城里人也怕政策突变,明天不许卖,“明天有当然好了,就怕没有啊。”转向张支书,“能不能今儿就把东西拉过来?早卖晚卖都是卖不是吗。钱到你们手里,东西到我们手里,大家都放心多好啊。” 张支书原计划明天再卖是怕东西太多,场面太壮观。现如今只剩青菜,倒是可以拉过来。 可是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 张支书假装犹豫。 有人立即掏钱:“支书大叔,要不我先给你钱?” 张支书摆手:“哪有这样的道理。行吧。”转向方剑平。 方剑平挑几个会驾车的人回村拉东西。 有了上午的经验,在门外侃大山的村民看到他们回来就问:“卖完了?” 方剑平点头:“叔让我来拉鸡鸭鹅。” 此言一出,也没人为什么不是明天,立即帮他通知。 片刻,高氏来了。 身后还跟着俩人,正是张老二和廖桂枝。一个人提着篮子,一个人提着笼子。篮子里是鸡蛋,笼子里面是公鸭。 高氏和笼子上车,让儿媳妇和儿子提着篮子先去。 方剑平懒得看她,转向另一边的马车,等着跟别人一块去。 高氏如今有了“大宝”,不稀罕瞳瞳,更不稀罕瞳瞳的爹,扭头背对着他。 等着驾车的村民冲方剑平笑笑。 方剑平摇摇头。 ——别招惹她。 别看高氏这么烦方剑平,到了街上依然去找张支书问价格。 在跟政策有关的事上高氏不敢胡来。 高氏搞清楚了,就让儿子和儿媳妇滚蛋。 廖桂枝和张老二想知道可以卖多少钱,一左一右跟护卫似的蹲在她身边。 高氏烦的摆手,一抬手看到孙女,立即冲她招手,跟见到解放区的亲人似的。 张小草心中一凛,她奶奶不会想让她当冤大头吧? 越想越觉得有可能,张小草赶在她开口前说:“我找大伯有点事。”立即朝张支书跑去。 到跟前就问:“咋回事啊这是?” 张支书:“就是你看到的这样。” “上面刚提出改革开放,你们就,就拿东西出来卖?” 张支书:“没事。有关单位的人来过了,啥也没说。” 张小草眼中一亮,“这样的话,那我回头能不能——” “你不能!”小芳阻止她说下去。 张小草噎了一下,“你知道我要干什么吗?” 小芳:“去经济特区弄点东西来卖?反正你学校放假,闲着也是闲着。” 张小草登时说不出话来。 眼睛直了。 傻小芳开窍了怎么变得这么聪明。 张支书:“小草,不行。容易被扣上投机倒把的帽子。专管买卖的人跟我们说过,得是自己种的或者自己养的。你这个属于二道贩子。” “那——”张小草回想一下前世农场的情况,那岂不还得再等四五年。 这些年难道就闲着吗。 张小草想想:“自己种的,自己——”眼中猛一亮,“大爷,咱们搞蔬菜大棚吧。” 张支书没听懂。 “就是种夏天的番茄黄瓜青椒那些东西。” 张支书还是没懂,主要是想不通这么冷的天哪能种夏天的东西。 小芳问:“你还会弄大棚?” “我——”张小草不会。 小芳:“我知道你说的,温室大棚。别说大棚技术,就算会也没地儿弄吧?整个清河可都有粮食任务。” 张小草瞬间蔫了,“你故意的吧?” 方剑平忍不住说:“什么也不懂就让叔弄那个大棚,你掏钱还是你出力?” 张小草彻底蔫了,又不服气:“现在不行不等于以后不行。” “那你现在说什么?” 张小草心梗。 张支书打圆场:“好了,我知道你的心是好的。现在这样就挺好。回头农场不让咱们上缴养的猪和鱼,再说这事吧。” 张小草点头:“您说的是。是我太心急了。”看看两边的乡亲,本想说点什么越看越不对劲,怎么都是村里又坏又怂又爱算计的主啊。 张小草忍不住小声问:“怎么都是这些人?” 张支书:“我和你九婶她们上午卖的。” “以后让他们先卖。”张小草一听这话就知道怎么回事,“只想占便宜不想吃亏,美的他们了。” “小草,过来!” 张小草头疼,无奈地滚去高氏那边,“啥事?” “有两个鸡蛋你娘弄烂了,你买了吧。”高氏递给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