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齐心协力 从早骂到晚,从夏骂到冬?……-《七零之穿成男主前妻》


    第(2/3)页

    结果等这些老头老太太到村头,每个人手里都拎着一个扫帚,一篮子水果,水果上面还放着一个婴儿手臂那么长的小扫把。

    张支书等人糊涂了,“这是……?”

    什么情况啊。

    小芳:“除了水果上面的这个,这些都是他们买的。”

    王秋香震惊:“这这扫帚也能卖钱?”

    城里来的老头好笑:“你这话说的。这东西不能卖,我们用的总不能是自己编的吧?”

    王秋香点头:“我们用的就是自己编的。”

    方剑平忍不住说她:“那是咱们村有。农场的人谁会?再说了,就算会,他们不种地没有高粱拿什么编?就算编这个也得有时间。一个得一两天。”

    一众老人不禁转向他,“需要这么久?”

    小芳:“你们拿的都需要这么久,因为他给村里人编的,不好糊弄。工厂做的话顶多半天。”

    众人顿时觉得占大便宜了。

    幸好他们闲着没事不怕热来一趟,否则哪有这种好事啊。

    有个家里人口多,买了两筐水果的老太太就问,“还有吗?再给我拿两个,给我儿子一个闺女一个。”

    编筐和做扫帚的两家人都跟过来了,小芳就转向他们。

    做扫帚的老人就说:“有是有,但是没有这些好。这是我挑的最好的。”

    那老太太说:“你们觉得不好是跟自己比,跟别人比肯定好。要是有点瑕疵,你少要我一分钱不就行了。”

    钱是不能少的。

    小芳道:“快晌午了,我们给你们拿点菜吧。”指着身后的麦秸垛,“用麦秸捆一下。”

    有个老太太赶忙说:“姑娘,我的兜可被你掏干了。”

    “不要你们的钱。”小芳好笑,“这时候的菜便宜,一分钱一斤都不好卖。”指着自家墙外,“那些豆角,你们可以自己摘,一人摘一两斤。不要豆角也可以摘扁豆或者摘苋菜。但咱们得说好,最多两斤,一人只能摘一样。”

    “这可是你说的?”众人顿时摩拳擦掌。

    小芳点头。

    这些人立即放下东西,让编扫帚的老头给他们每人拿两把,他们摘菜。

    方剑平一看有人往东去,赶紧叫一枝花,“你快去看一下,别去老太婆家。”

    一枝花离高氏家近,赶紧过去把人带去她家院里摘黄瓜。

    高氏出来骂一句,生意就全毁了。

    大概十几分钟,一众人回来,小芳瞧着都没多摘也没再让张老九称。

    这么多东西一辆车肯定拉不完,张支书就让人驾三辆驴车,连人带东西一块送过去。

    他们一走,众人聊开了。

    当属王秋香的声音最大,大呼小叫,“这些城里人怎么啥东西都缺啊?”

    小芳:“张小草缺什么他们缺什么。”

    王秋香想到了,张小草也来村里拿过扫帚。因为她经常私下里给村里的牲口看病,牲口是集体的,所以她没给过钱。

    大伙儿又觉得不值钱,以至于都没想过小小的扫帚也能卖钱。

    王秋香转向编扫帚的那家人,“今儿卖了不少吧?”

    张支书一听话音直觉不对:“你也想编了卖?”

    “我——我又不会。”

    张支书:“那就是以后你找他买?”

    “那哪行!”一听要钱跟要她的命似的。

    小芳:“那你问啥?羡慕人家赚钱?你家的那份高粱头给人家,人家也没缺你的扫帚用。再说了,你不会编,留在家里也是烧火。以后还得拿钱去供销社买。”

    此言一出,羡慕他们的人都冷静下来,可不就是这个理吗。

    王秋香摆手:“我就随口一说。”

    小芳心说,你说者无心,别人听者有意。矛盾就是这么起来的。

    “我看你就是想学人家编东西卖钱。”小芳故意不屑地哼一声,“你家胖丫要是再考上,你家可是俩大学生了。眼皮子还是这么浅,跟他们到城里住早晚惹出祸来。”

    王秋香不禁问:“我能惹什么祸?”

    当然是祸从口出。

    小芳:“城里可不是咱们农村,家家户户都沾亲带故。你一句话就有可能让人家因此恨胖丫或大胖。”

    “这么小心眼?”王秋香惊呼。

    小芳无语了。

    方剑平解释:“人家又不是你家亲戚,你调侃人家,人家凭什么让着你?”

    王秋香被问住了。

    张支书打圆场,“时间不早了,该做饭了,都回家吧。明儿还得去城里卖水果。”

    谢兰忍不住问:“他们回去肯定帮咱们宣传,明儿就不用去了吧?”

    张支书摇头:“得去。上次跟几家说好了,咱们明儿上午过去。不能不守信。这样,摘一半。谁要卖谁跟我去。谁想在家等着谁在家等。”

    自由选择,大家没意见。

    翌日上午,小芳没让张支书去。

    张瞳瞳到了村里,仿佛小兽进了山林,一天都不找爹妈。于是小芳就和方剑平一块去。

    小芳开车,方剑平和一个村民分别坐在她两侧,还有俩人坐在车里看着水果。

    车里有很多份,每个篮子里上面都有一个名字,水果品相差不多,所以人不去也不用担心卖不掉。

    不论卖多少回来都平分。怕吃亏的人也可以自己选择去供销社门口卖。

    不强制以至于没人有意见。

    然而买东西的人怀疑了,“怎么换人了?”

    小芳说:“以前来的是我爹。我放假了。”

    “你是大学生吧?我们听说过。”

    小芳很意外,那群老头老太太知道就算了,怎么其他人也知道。

    买东西的人说:“我有个邻居经常买你们的东西。对了,昨儿还去了。还买了几个扫把。”说着就往车上看,“怎么没了?”

    小芳道:“不知道你们买。好的也被那些大爷大娘挑完了。编扫把的人这两天全家都在编,下次过来再买吧。”

    “不着急,可以慢慢编。”

    小芳笑了:“好。来点水果?”

    女人想起她出来的目的,就去挑桃子。

    挑一圈都差不多,又干脆随便拿了。

    做生意最怕无人问津。有人上来就有人敢买。

    行人看到买东西的和卖东西像是认识,就大着胆子过来。

    走近一看没有歪瓜裂枣,也忍不住买一些。

    附近的人都知道张支书快来了,等一两天了。有人听到拖拉机响就从家里出来,赶到路口树下,一看好几个人,忙不迭呼喊邻居,赶紧过来。

    拉出来卖的都是好的,最次的也跟菜市场卖的好的差不多。夏天瓜果便宜,又缺不了这个,结果愣是在路口卖完了。

    一行人出发时不过七点钟。

    原本以为得到十点才能回来。

    太阳还没升高就回来了,村里人都不敢信。

    王秋香用她纳一半的鞋底戳高素兰,“他们卖东西咋就这么快?昨天是,今天还是。”

    高素兰:“可能是因为大学生卖东西稀罕吧。”

    谢兰点头:“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就是干部,干部卖东西,换成我手里有钱,又正好想吃,肯定不会犹豫。再说了,当着大学生的面也不好挑挑拣拣。”

    有村民忍不住说:“咱们这样挺好的。要不干脆别包产到户了?”

    此言一出众人都转向他。

    ——你放什么屁呢?

    那村民吓得忙说:“我就是随口一说。”

    张支书笑着说:“分还是得分。让剑平歇几天咱们就量地。粮食分下去的那一天就分。”

    “人口咋分?”

    张支书:“肚子里的不算,出生了才算。家里老人去世了地抽走给出生的孩子。城里户口没地。”看向王秋香。

    王秋香不禁问:“看我干啥?你家三个,我家一个,没有就没有。又不是我吃亏。”

    张支书就是怕她闹,因为大胖的户口还在村里,得再过两个月工作了才能迁去城里,“想分家单过的,也提前跟我说一声。分地的时候分开。老人不愿意给粮食,赶明儿用玉米和黄豆抵。”

    很多人不敢分家就是老人不同意,分不到粮食。

    此言一出,不少人心动。

    因为人心都是偏心的,不被偏爱的都想分。

    来富家的忍不住问:“广进,故意的吧?”

    张支书:“啥故意的?”

    “我可是知道栓子一直想分家。你就不怕你娘搬着板凳坐在你家门口从早骂到晚,从夏骂到冬?”

    张支书看着闺女和女婿从屋里出来,一人一个黄瓜,边啃边往这边来,“她不怕小芳用裹脚布把她的嘴堵上就骂。”

    来富的媳妇忍不住说,“我咋就忘了呢。小芳还得在家过一个多月。等她回去你娘有再大的气也被她耗尽了。”

    张支书笑道:“想分家的不少。她拦着不让分是跟栓子作对,也是跟那些人作对。单打独斗怕她,团结起来还怕她?”

    张来富说:“那她背地里也得骂你。”

    “不到我跟前骂随便她怎么骂。使劲骂也就骂一年半吧?”

    这话一出,众人心里不是滋味。

    张来富忍不住移到他身边:“真走啊?”

    “不走小芳咋读研?”张支书瞥他一眼。

    读书是大事。

    研究生毕业那就是帝都大学的老师。不然就算当老师怕是也只能去一般般的本科大专院校。

    张来富不知道大学老师的工资多少,可是凭学校名气恐怕也得差一大截。

    这可是关系到一辈子的事。

    “你一走咱们村咋办啊。”张来富叹气。

    张支书:“我不是安排好了吗。瓜果就这么卖。地分了家分了矛盾少了,还有啥问题?”

    “鱼塘,养蜂厂那些呢?”

    张支书看向说话的人:“你先把地种好再说。明年风调雨顺见的粮食没有今年多,咱们还得合在一起。”

    被怼的村民忍不住挠头,“现在就收拾的挺好,还怎么收拾啊?”

    方剑平先前答应帮忙打听温室大棚的事,他闲的时候也去农学院问过。温室大棚的技术没搞清楚,倒是把沤肥搞清楚了。

    方剑平:“多沤点肥应该能增产。”

    张支书看向自家的粪坑:“已经弄了。”

    方剑平摇头,“您这个发酵太慢。我有个放树叶菜叶子那些乱七八糟的都能迅速出肥的法子。但是有一点不好,未来一个月咱们村可能会被臭气笼罩,吃的肉都有一股臭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