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时候孩子多就显出优势了,崔玉荷家两个,笑着打趣让其他人抓紧再生个,能多收压岁钱回来。 成荷花也笑,她产后丰腴不少,看着很是有福气,“那娃吃得也多,吃饭要钱,做衣裳也要钱,压岁钱也可不够啊。” “那可不,做衣裳就贵。”崔玉荷想起今天还给家里人熨烫衣裳呢,“不过做一件也能多穿几年,我们家恒恒这衣裳还是去年做的,除了挺爱发皱,其他基本没问题。” 说起衣裳发皱,哪家当家媳妇儿没遇到过,那是苦水一箩筐,今天大年初一穿新衣,没有新衣的,旧衣也是熨烫过才出门的,穿上身看着人都精神了。 简璐也跟着吐槽几句,她仔细回忆一番,这时候的棉布料子确实容易发皱,只能拿装着热水搪瓷盅慢慢烫,要是... “璐璐。”李继红也过来串门,虽然简璐没在供销社工作了,可大家关系还是不错,尤其是简璐还给自家分过摘来的野菜,她悄摸走过去,凑在简璐耳边低声道,“下个月供销社要来一批好布,你要不要?” 好布? “继红嫂子,什么好布啊?洋布?” “那可不是!”李继红说得神神秘秘,“你估摸是没听过,叫的确布,大城市才有的,我们供销社第一回 供应上,我听主任说啊,那的确布做的衣裳不一样,穿在身上不会皱的!” 这衣裳不会皱简直精准戳中这个时代人们的痛点,那可是大优点。 简璐想起来了,后头十来年是会流行的确良,“要!怎么买啊?” “你下个月五号来,这批的确布来得不多,到时候肯定很难抢,主任说我们内部能一个人买五尺,就是价格贵点,比洋布还贵,两毛五一尺,不过也有好处,两尺布票就能买五尺的确布,我给你报个名啊。” “继红嫂子!谢谢你啊。”价格贵点儿没问题,还能省三尺布票也太好了。虽说只有五尺,可也能做一件上衣了,开春了穿着正好,“那我到时候过来。” 简璐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到了下个月五号,带着五毛钱和两尺布票从供销社抱回了五尺的确布。 王大娘第一回 见着这布,上手摸一摸,当真是感觉不一样,听儿媳妇儿说着不会皱,又拉扯几下,见这布竟然真没有变皱,只觉神奇。 这珍贵的的确布最后被王大娘和程铮一致决定给简璐做件春装。 王大娘动手,简璐动嘴,一件白色的确布娃娃领衬衣便做好了,简单中又带着些巧思。 娃娃领边缘缝了一圈红色菱形花边,连成一条线,纽扣用的去供销社买的鎏金圆扣,给简单的白衬衣增色不少。 “好看好看!”王大娘看儿媳妇儿穿着这完全不会皱的衣裳,觉得整个人瞧着又漂亮不少。 程铮也觉得好,瞬间看媳妇儿原先的衣裳不顺眼了,“供销社还能买着这布不?你和妈都做一套。” 简璐摇头,“继红嫂子说等下次来货再通知,这布可不好卖,排队抢得不得了。” 要不是简璐曾经在供销社工作过,主任和同事让她走内部渠道,以她的身板保准是抢不到的。 第66章 春风轻轻吹拂, 吹过简璐的的确良新衬衣,针脚细密的衣裳将一身曲线遮藏,家属院还有几户人家是抢到了的确布的,做成衣裳走在路上头都抬得高了些。 这都是排队许久抢着买回来的布, 不少人听说了这布做衣裳不会皱, 再看看自己身上皱皱巴巴的衣裳, 眼馋啊, 羡慕啊,不少人都想上手摸一摸。 “静芳,你这衣裳看着好漂亮啊!”董秋华叫住崔静芳,看着她身上的的确良衬衫有些羡慕,自己没赶上买的确布, 听说崔静芳是花了四颗鸡蛋从一个买到布的婶子手里换的。 “是吧?我也觉得好看。”崔静芳心里欢喜,这不会皱的衣裳穿着当真是不一样,人都变得精神漂亮了。 不枉她花了四颗鸡蛋。 想到鸡蛋, 崔静芳心里有些不甘心,再抬眼看看院里另一边的简璐, 人也穿着的确布做的衣裳, 可她模样更俏,身段又好,还在妇联报纸的征稿活动上处处压自己一头。 好几个月了,自己回回第二名,虽说十颗鸡蛋也挺好,可她不甘心,她读过简璐的文章, 只觉得肤浅又没有文化素养,那些遣词造句像是小学生写的, 自己一个高中生怎么能输给她。 崔静芳当初高中毕业没有工作,面临当知青下乡的局面,最后经人介绍嫁给了回乡探亲的袁副团长,随军来到了海岛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