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2天,大家帮李子柒干了一天的活儿,好好感受一下乡村生活的忙碌与清闲。 早上去采笋子和蘑菇,上午备菜,下午喝茶,然后一起熏腊肉,最后美军造了两大碗柴火锅米饭。 米是苏淮带来的东北响水大米,香得所有人头皮发麻。 傍晚,在葡萄藤下面一坐,喝着小啤酒,再聊星虞模式的下面部分。 “网红的爆火和销声匿迹是一个非常迅速的过程,有可能一个新人从籍籍无名到全网爆火,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或者一件事的催化。 但是这种火爆能够持续多长时间? 海啸般拍来的流量能够转化多少? 新网红的流量性质,对我们的事业有多大助益? 在商言商,我们要把网红们好的东西利用起来,但也要注意,不能伤害到合伙人的利益。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一整套完善的进入机制、退出机制和惩罚机制。 你稳住S+,公司需要你,OK,给你股份。 但是当你不火了,也别躺在功劳薄上,喝后来人的血,你因为流量价值而获得的那部分股权,该转让给新人了。 所以星虞的合伙人机制有两层,第一层是你的资本股权,第二层是你的流量股权。 什么意思呢? 你实打实的投钱进来,获得的那部分股权,是资本股权,只有外部投资人再次向星虞注资的时候,才会按照比例稀释。 你因为爆火而获得的那部分股权,本质上是奖励性质,给你分红,给你权重,但是会被新人稀释掉,不完全属于你。 当你的个人形象出现问题,塌房了,犯法了,给星虞造成负面影响了,那么资本股权仍然是你的,流量股权却要全部罚掉,以及赔偿合同已约定好的各种损失。 咱们现在开始聊第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我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机制?” 李子柒难得的踊跃,第一个开口:“因为流量总池!” 太浅了,但其实不是她不懂,只不过她不是那种善于表达的人。 李佳琪补充道:“总池是一个动态的东西,一个新人,哪怕他只能火半年,也会对我们的总池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必须计算他的贡献,并给予回报,如此才能激励下面的主播和博主,叫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奋力拼搏。 如此一来,星虞才能始终有活跃力量注入,推动公司长久的繁荣下去。” 张大奕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 “公平吧? 我觉得,您是想要在资本和网红本人中间寻求一种平衡。 从事我们这个行业,资本的投入很重要,团队的配合很重要,网红本人的内容生成能力同样很重要,公司的整体统筹更重要。 那所有东西都重要,到底什么最重要? 如果不提前设计好一整套机制,那么等到新人火了之后,大家各说各话,麻烦就大了。 资本方心想:如果没有我搞来的这么多资源,你算哪根葱? 网红却认为,如果不是我的内容好,流量转化能力强,你的资源有什么用? 一旦因为这个事儿吵起来,不能再精诚合作,那么,双方都会受损,就特别不值得。 所以不如提前把规矩定好,然后再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临时加以调整,就不会出现那种一地鸡毛的乱子了。” “都对,很好。” 苏淮意识到今天的沟通仍然会非常顺畅,真心实意的灿烂一笑,随后展开详尽阐述。 “平衡资本与内容,是这套机制的核心思路。 但是如果我们再往深处挖,其实星虞真正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是给流量定性,给流量定价,给流量赋能。 流量有很大价值,所有人都能形成共识,对吧? 但是流量有很多种,成因不同,性质不同,能量不同。 网红为什么很容易和资本产生冲突? 因为两者都搞不清楚对方的价值,很多时候,不是他们唯利是图,而是发自内心的感觉到不公平。 认知上的偏差,导致双方错误地判断了自身的价值。 夸大个人贡献,贬低对方付出,这种由人性引发的疏忽,咱们每个人都有可能犯。 作为公司的头部网红,‘你们’必须和‘我们’形成价值上的共识。 我,纯粹的管理者。 小顾总,是纯粹的投资者。 奕姐,是投资人与网红的结合体。 子柒和佳琪,你们是纯粹的网红主播。 咱们代表了整个利益链条上的所有主要阶层,你们和我们处于一种天然的对立状态,但是你们和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某一种基于理性、基于逻辑、基于数据,所构成的大模型,来获得对双方价值的客观认同。 形成这种认同之后,咱们把账对清楚,签了承诺书,最后再来谈感情。 星虞的顶层架构,从此就能浑然一体。 那么,中下层有了模板,有了目标,有了明确的参照,就能充分释放出工作热情和自身潜能。 长治久安,自此而始。” “哇,苏总您讲得真好!” “我同意。” “您继续吧,我们能够认识到这种制度的必要性,也感受到了您的尊重,我肯定愿意。” 她们三个是真的想明白了,没有任何抗拒。 从个人视角出发,没有人会觉得自己的工作不重要,没有人会接受自身的价值被贬低,这是整套制度的最难点。 但是,以苏淮的威望,他提出的东西能被最大程度的接受,别人必须得重视。 如果他提出来的东西又格外有道理,那么再骄傲的人都可以被征服。 苏淮招招手,唐仙儿从远处跑过来,给每人分发了一套文件。 “我的思路核心是给流量定性,给流量定价,给流量赋能,怎么做到?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估模型,然后集思广益,填充修补。” 他打开文件,先抓总,再分拆。 “流量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咱们泛泛的讲,单位时间内引发的所有关注,它就是流量,能不能接受我的定义?” “可以。” “没问题。” 三人纷纷点头,小顾也跟着点头,怪可爱的。 苏淮继续道:“我对未来世界的看法是,流量将成为整个商业循环中最重要的一环。 因为现代社会的信息太泛滥了,信息茧房理论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突破封锁需要多大的成本。 我举一个简单的小例子:你们现在数一下,咱们国内总共有多少种基于精神需求而诞生的娱乐方式?” 四个人马上掰着手指头开始数。 “看书、看电影、看剧、看漫画、看直播……” “剧本杀。” “漫展!” “收集手办,娃娃什么的。” “cosplay、汉服表演!” “徒步、骑行、野外露营、极限运动……” 林林总总,二三十种。 苏淮总结道:“你们瞧,除了工作和学习之外,我们的娱乐生活已经被分成了几十个小圈子。 有些圈子之间,互相看不上。 有些圈子之间,一辈子都接触不到彼此。 甚至我们再把小圈子继续细分,比如看剧的人群—— 古偶剧是第一大群体,受众多为年轻女性; 年代剧统治中老年群体,年轻人不看; 现代职场剧的受众,主要是职场白领; 小清新校园剧,学生群体…… 由此产生了一个独属于当前时代的新词,破圈。 破的是什么圈? 破开自娱自乐的小圈层,把东西呈现到大众面前。 第(1/3)页